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成长的不倒翁

作者

张珺烨

江阴市南闸中心小学

摘要:“抗逆力”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一项关键能力,笔者在积极心理视角下开展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协同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调适,加强心理韧性,提高抗逆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抗逆力  心理健康教育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2022 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中小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形成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心理问题,但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生身上积极的一面,改变当下传统的模式,努力构建一种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积极心理视角下,我在班级中通过“成长的不倒翁”系列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勇敢、坚持、热情、友善、有爱等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抗逆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打造不同支持系统,共建抗逆共同体

抗逆力,也被称为“心理弹性”、“韧性”,是指个体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时的身心协调和适应能力,能够理性地在不利条件下做出正向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最终产生正向的结果。在抗逆的过程中,个体也可以通过学习,从而获得并增强自己的抗逆力,得以用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抗逆力具体包括内在保护资源:1、外部支持因素I have。2、内在优势因素I am。3、效能因素I can;也包括外在保护资源,如学校,家庭,社区等。

抗逆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过程。

我从抗逆力的内在保护资源和外在保护资源出发,结合学生成长中的主要因素,尝试建构不同的支持系统,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抗逆力,有更好的追寻幸福的能力。

此部分主要谈一谈外在保护。

(一)家庭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我借助学校的家长学校定期举办的活动和班级家委会的力量,帮助班级家长更新家庭教育信念,对孩子更多的支持、信任和鼓励;改变家庭组织,协调家庭成员的角色,努力建构家庭抗逆力共同体;改善家庭沟通,努力使家庭内部的沟通保持一致,不给孩子造成混乱,同时保持和谐沟通,减少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积极参与活动的家长提升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有效性,成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调节器”和“助推器”。

(二)学校

学校层面,我更多的是结合学校的全员导师制度,和班级导师一起积极定期与家长沟通,每天与孩子谈心谈话,借助问向平台及时记录学生情况。

在班级中,我开展了“导师学生手拉手“活动,具体有“问一问”、“谈一谈”、“赏一赏”、“赞一赞”等,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我幸福”“我点赞”等积极思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抗逆力

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日常观察学生遇到的问题,借助心理课、班会课等,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恰当的言行来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提升自己的抗逆力。

在心理课、班会课中,我指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挖掘自己的潜能,自己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学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学会爱身边的人,能够更好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此用《挫折怪兽的天敌》为例,进行说明。

[活动目标]

1、认识挫折和逆商的概念和影响,学习提高逆商有效应对挫折的方法。

2、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逆商,寻找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

3、感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猜小怪兽

(二)“挫折怪兽”的天敌——测测你的逆商

1、教师介绍什么是挫折以及挫折的四个关键影响因素(控制感、起因和责任的认知、影响范围、持续时间)。

2、学生一起进行逆商测试,了解自己的逆商情况。

3、教师小结:逆商是我们对抗挫折怪最有力的武器,不论测试呈现的结果是否令自己满意,都不用担心,因为逆商可以提高的。

(三)逆商凝结来反击

1、教师出示三位同学各自遇到了自己的挫折怪兽,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逆商来帮助他们。

2、小组讨论:根据分组解决挫折情境,5分钟后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出来的应对挫折情境的方法。

3、小组交流

(四)提高逆商,打败挫折怪兽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

①调整认知,接纳挫折产生的事实;

②对结果进行理性的分析:哪些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我们不可控制的。

③调整应对方法:改变方法策略;修改目标或降低要求;改变对困境的认知;实在是无法实现的目标,适时选择放弃;宣泄负面情绪,激活自己的积极正面情绪。

④心态上,给逆境中的自己一些时间,顺其自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⑤提高自己的心理坚韧性,相信挫折使自己变得更坚强。

教师总结: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境遇,但我们都有对抗它的能力,跨过逆境,收获的将是更好的自己。

三、建设互助心理小组,发挥朋辈互助力

结合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建设了互助心理小组,围绕“积极”“幸福”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自信、寻找优势、管理情绪等好习惯。

小组活动的一般流程为:

(一)事先收集学生困惑,确定活动主题。

(二)小组代表分享一个故事,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三)围绕本次的活动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四)每位成员分享自己的活动收获,深化学习体验,深化积极思维。

学生之间的共情力很强,互助小组很好地发挥了朋辈互助的力量,构建了积极的班级氛围。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更多要做的是观察与引导,不可以想要主导。

四、总结

经过实践探索,在遇到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的时候,班级学生的抗逆力有了一定提高,班级凝聚力也更强了;家长也反馈亲子关系更和谐了,家庭冲突矛盾不那么激烈了,孩子情绪较之前稳定。我收获了看得见、听得见的育人结果,学生在成长路上“不倒”,向着更好地自己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哲.优势视角下“单亲”留守儿童成长困境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2:8.

[2]洪小双. 优势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路径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