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分析
王同义
四川达州宣汉县第二中学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的重任。将人工智能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有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整合海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教师可通过智能教学平台,轻松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素材,如讲解古诗词时,利用 AI 搜索功能,能迅速找到诗词创作背景的详细资料、名家朗诵音频、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立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对于一些抽象的文学概念或历史事件,还可借助 AI 生成的虚拟场景、3D 模型等,将其直观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都存在差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兼顾。人工智能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如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表现、测试成绩等,精准绘制学生的学习画像,了解其学习进度、薄弱环节和优势领域。基于此,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如为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写作技巧讲解视频、优秀范文赏析及专项练习;为阅读速度快且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推荐拓展性阅读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
人工智能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了多种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利用智能教学工具开展情境教学,在讲解小说时,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中的场景,增强情感体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智能问答系统也可应用于课堂,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系统及时解答,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AI 还能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分组,并提供合作学习的任务框架和指导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活跃课堂氛围。
三、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缺乏将其有效融入教学的能力。他们可能不熟悉各类智能教学工具的操作方法,无法充分发挥工具的优势;或者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合理地将人工智能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结合,导致应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二)人工智能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市场上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但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资源存在内容错误、与教学大纲不匹配、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等问题。教师在筛选资源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若不慎选用低质量资源,可能误导学生,影响教学质量。同时,部分优质资源可能需要付费,增加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成本。
(三)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忽视语文教学本质
在应用人工智能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出现过度依赖的现象。
教师过度依赖 AI 进行备课、教学,可能会削弱自身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创新能力;学生过度依赖智能工具完成作业、获取知识,会养成惰性思维,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精神。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是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过度依赖 AI 可能会使语文课堂失去人文性和感染力。
四、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 AI 应用素养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重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相关讲座、工作坊和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智能教学工具的操作技能,还涵盖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应用案例分析等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后的实践探索,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升应用能力。同时,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分享人工智能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二)建立资源审核机制,保障资源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应建立严格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审核机制,组织专业的语文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等对教学资源进行审核。审核标准包括内容准确性、与教学大纲的契合度、资源的教育价值等。对于符合标准的资源进行推荐和推广,对不符合标准的资源予以淘汰或要求整改。此外,鼓励学校和教师自主开发优质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资源库,并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间的资源交流与互补。
(三)明确人工智能定位,坚守语文教学本质
教师要明确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不能让其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深入解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人工智能可用于辅助教学,如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进行数据分析等,但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人文精神,让语文课堂充满温度和文化底蕴。
五、总结
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助力作文批改与评价以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教师应用能力不足、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过度依赖、学生信息辨别能力受挑战以及技术风险与伦理问题等诸多困境。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建立资源审核机制、明确 AI 定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完善技术保障与伦理规范等优化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人工智能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语文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变革。
参考文献
[1]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语文的课堂变革与教学应对[J]. 王龙伟. 辽宁教育 ,2024(06)
[2]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 薛庆夏 . 名师在线 ,2023(03)
[3] 信息技术整合趋势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 [J]. 陈礼权 .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