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探究一体化理念下的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构建

作者

李泞汐

重庆市铜梁区立心小学幼儿园 402560

摘要:近年来,幼儿教育领域对游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是新时代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游戏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模式。而构建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是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学前教育阶段提出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一体化;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幼儿园课程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仍以教师为主导,缺乏对游戏活动的科学认识和系统规划,导致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因此,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对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的价值

(一)指向生命发展的整全性

《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强调全面性、启蒙性和渗透性。《指南》的出台为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在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论述中指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幼儿园课程是偏向活动和经验的,是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而确定的实践方案及其落实的过程。这就很明确地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是儿童导向而非文本导向,非模式化、指令性而是多样态、多方参与的。其核心是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从指导性文件还是专家的研究,都指向幼儿园的课程是整合五大领域的综合教育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五育”融合是不谋而合的,它反对教育内容与儿童经验、知识逻辑与心理逻辑、教育过程与儿童认知的割裂,通过融合涵养个体生命发展历程的整全性。

(二)体现儿童经验的完整性

幼儿的生活就是课程。高品质幼儿园课程是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都作为幼儿教育的内容,从幼儿生命成长和发展的立场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与体验中获得真正的需求。《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指南》也明确提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而学科领域知识所具有的特点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加完整、均衡的经验,从而平衡和完善幼儿尚未获得的经验。高品质幼儿园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避开知识缺乏联通、经验碎片化、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脱离等问题;在课程的实施中将教学与游戏有机融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感知、体验游戏的乐趣,通过亲身体验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陶冶情操、强健身体。通过融合教育帮助儿童在游戏和学习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升儿童问题解决和实践创新能力,真正使知识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帮助幼儿成人成才。

二、探究一体化理念下的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构建策略

(一)整体规划,推动环境模块一体化

环境是幼师开展游戏活动的空间载体,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骨架和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环境能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游戏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课程建设水平。幼师构建游戏环境,就要以幼儿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依次建立“幼儿园”游戏环境。打破年级间、班级间的空间隔膜,合理运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基于大空间格局,创建满足各类游戏活动的自由空间,让幼儿在相应空间内参与活动,大展拳脚。

(二)以幼儿发展需要为基准构建游戏课程体系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教师应坚持寓教于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教师必须将游戏的价值体现出来,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构建游戏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加强各个游戏之间的联系性和发展性,重点以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自身成长所需的品质为出发点,使游戏化教学中能够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动态化的优化

(三)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教学的重点对象,教师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思考和分析问题,不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主要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之中,对外界的情感以及体验,游戏有助于让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的多变性以及多样性,了解不同育人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关注幼儿在基础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幼儿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确保幼儿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组织管理,推动活动模块一体化

幼师按照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对幼儿园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确定一个课程主题,在相应时间内开展的教学工作和游戏活动,均要与主题相契合。首先,制定公共游戏区活动计划、班级游戏活动计划,指导构建相应的游戏课程模式。幼师要始终以幼儿为中心,给予幼儿参与游戏的自主权,给足幼儿游戏时间,以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游戏模式,让幼儿获得较好的游戏体验和幼儿园生活体验。原则上,幼师每日仅开展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其余时间以游戏和运动为主。幼师要全面跟进幼儿参与游戏课程的表达力、行为力、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跟踪游戏细节,及时发现并解决游戏课程问题。

结束语

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游戏的多种功能,发挥各领域内容的教育性,使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使各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得以整合,最终形成完整而有机的幼教游戏课程体系。因此,在学前教育环境渗透一体化理念,要求幼师全面关注幼儿,合理设计游戏活动,强化幼儿游戏课程设计参与感和游戏活动参与感,以游戏课程、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优秀品质和创新意识,为幼儿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馨婉.基于一体化理念下的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构建策略探究[J].家长,2020(35):75-76.

[2]何苗,王燕.浅谈一体化理念下的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构建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3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