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在心口能开
刘丽婷
南闸中心小学
摘要:教师在运用“NVC”与高年级小学生谈心谈话时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善用沟通四要素,让学生通过谈心谈话感受到教师心中真诚的师爱。当然,引导学生爱自己,正确处理愤怒的情绪也是爱之语言的体现。
关键词:NVC;高年级小学生;谈心谈话;双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爱之语言,明晰于心——“NVC”理论概述
“NVC”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非暴力沟通。这一理论指导人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和爱,有意识地使用语言从而形成自主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
二、爱之语言,不可须臾离——运用“NVC”与高年级小学生谈心谈话具其必要性
(一)时代的呼唤:“NVC”呼应“双减”——塑造学生健康心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非暴力沟通强调只有在与孩子们谈心谈话时运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才能帮助他们塑造健康温暖的心理状态,学生耳濡目染下亦能在与人交往时体察四要素,倾听他人并表达自己,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与他人形成双向良性人际互动。
(二)年龄特征的要求——“NVC”应对青春期:非暴力沟通的谈心方式促进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项为期 14 年的调查显示,儿童时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会在青少年时期突显,而早期的干预有助于避免诸多问题的发生,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班主任在与其谈心谈话的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沟通陪伴他们度过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期,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对于促进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必要性的意义。
三、爱之语言,心口相应——运用“NVC”与高年级小学生谈心谈话的策略探索:用心倾听学生,善用沟通四要素
(一)不带评论地观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要区分观察和评论,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依据事实清晰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察。比如“你是个惹事包”就是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高年级小学生听到后可能情绪激动或自暴自弃,而“你今天和隔壁班同学打架,并且把旁边男生的书包从二楼扔了下去”便区分了观察和评论,学生听后也明白教师是实事求是,便较直接被贴负面标签更具沟通意愿。
第二,运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所谓负责任的语言就是将发出观点的原因归于自己而不是推卸责任,比如“你太懒了”就是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了,而“当我看到你三天都没写语文作业时,我认为你太懒了”就是用负责任的语言表达自己,区分了观察和评论,这样学生便更有可能对教师的要求积极友善地回应。
(二)示弱感染共情力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即面对冲突时应当直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再表达出愿望与需求,这样更能让对方内心平和,激发共情,虽然这相对于直接攻击对方是示弱,但却更有利于拉进关系,解决冲突。
六下,小程同学上体育课时在与同伴追打过程中手臂脱臼,但他随即又自己接上去了。我请求小程跟我去医院做检查,但他怕男生们笑话他胆小,怎么都不愿去,于是我向他表达感受:“手臂脱臼的时候很疼,你自己敢接上去,老师觉得你很勇敢,但更多的是心惊胆战,咱们都没有医生专业的手法,老师很担心你,怕你的伤口没处理好之后会更疼,小程呀,就跟老师去吧!”小程答应了。我体察到小程“怕被笑话”的担心,便先肯定小程的勇敢,满足他被认可的需要,再向他示弱引导共情,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伤势真诚的紧张,拉进师生关系的同时解决问题。
(三)剖析感受得需要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是感受。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要尽可能剖析感受,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剖析感受从而明晰自己的内心需要,并把自己的愿望说具体,说清楚,这样他人才更有可能积极地回应。
(四)正向表达具体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第一,直接说出需要而非通过批评提出主张,尽管批评往往暗含期待,但学生面对批评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第二,正向表达更具指导性,我们要直接告诉孩子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不希望他怎么做。
四、爱之语言,深思笃行——运用“NVC”与高年级小学生谈心谈话的思考与建议
(一)爱学生就要引导学生爱自己
当我们面对自我意识觉醒的高年级小学生不仅仅要依靠作为外力的教师通过谈心谈话给予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培养对自己的爱。当孩子们的表现不完美的时候,陷入自我憎恨只会感到痛苦和抑郁。我们可以用“体会忧伤——自我宽恕——寻求办法”的模式来教导孩子:在发生失误、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让负面情绪自然流淌,但无需责备自己,因为我们不能陷入自我惩罚的漩涡中心无法前行,而要意识到负面情绪所透露出的需要,并让失误指引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爱学生就要让愤怒有价值
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而是强调通过深入了解愤怒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第一,意识到外在的刺激不论如何激烈都存在于外在,是否接受外在刺激的攻击,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第二,愤怒时不去指责而是试着体会并理解对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愤怒提醒自己有需要没得到满足,教学生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来让愤怒变得有价值。第三,依照五个步骤来表达愤怒: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想一想什么想法使我生气了;体会自己的需要;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从而让愤怒的情绪引导我们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005-006.
[2]顾理澜,李刚,张生等.“双减”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2(04):10-17.DOI:10.13541/j.cnki.chinade.2022.04.003.
[3]MALIN H,LIAUW I,DAMON W. Purpose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early adolescence[J].J Youth Adolesc,2017,46( 6) : 1200-1215.
[4]俞奕欣.运用“非暴力沟通”策略和谐师生关系[J].求学,2021(0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