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理念下的中学劳动教育初探
李桦
江阴市夏港中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融合理念在中学劳动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以物理、物联网、语文、生物等学科为例,阐述多学科融合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性、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多学科融合;中学;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中学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效果不仅受教育方式影响,也与涉及的学科息息相关。多学科融合理念为丰富劳动教育内涵、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多学科融合理念下的中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多学科融合使劳动教育摆脱了单一学科的束缚,丰富了教育内容。学生通过物理学的知识,解释动力传递在机械操作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探讨环境监测在农田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语文阅读,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多学科融合理念下的中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渗透课堂,增强劳动兴趣
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都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途径。将劳动元素融入各学科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时,也能感受到劳动的存在。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相关案例、故事或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学科知识中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比如,为了推动体育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学计划的设计应该考虑劳动和体力的融合,借助微课视频让学生知道体育中的哪些元素与劳动教育相关。为强化学生的折返跑能力,在课堂的练习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种秋收”的游戏活动,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各个小组的第一名同学从起点出发,将代表种子的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到终点。然后将种子放在筐内再次返回起点,以此类推,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获得的农作物多,哪个各小组就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二)建立实践基地,促课内外融合
在多学科融合理念下的中学劳动教育中,建立实践基地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可以促进课内外融合,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建设农田、工坊、实验室等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劳动场所。这些基地不仅可以用于课堂实践,还可以成为课内外融合的桥梁。那么,如何用好这些基地呢?首先,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劳动,学生志愿服务,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农业生产,服务业实习等活动实践,主要到社区,图书馆等地方进行学习体验。其次,在实践任务中融入各学科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容。在实践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还可以深入体验多学科知识的应用。
(三)利用身边资源,构建协同机制
首先,教师可以与社区、农场、企业等合作,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其次,充分利用有利的教学环境,引导家长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再次,班会活动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在劳动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施体验式的劳动教育。
(四)创设教育情境,唤起劳动意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背景,设计与劳动相关的情境,将真实的案例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不同领域的劳动实践,引发学生的共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植物生长为主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种植,观察生长过程,从中体验劳动的耐心和成果。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了解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验了种植的辛勤和耐心,同时也了解了生态学、土壤学等学科的知识。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不仅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了劳动的过程,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多学科知识的交融。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唤起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五)开展多元评价,提升教育质量
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涵盖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这些标准可以包括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创新性、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清晰的标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评价的依据,教师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表现。评价不仅应该关注最终的成果,还要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努力和收获。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状态等来评价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除此之外,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渗透劳动教育,以历史上的具体案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概念。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用技术课程中所蕴含的理论,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可以领悟劳动教育和通用信息技术的内涵。再让学生掌握“锯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向学生讲解工具的发展历史,播放关于鲁班故事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态度端正对于劳动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知道生产技术的发明和进化经历了哪些过程。学生在任务结束后,可以写一份反思报告,分析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同时,他们可以互相评价同伴在合作、管理和技能方面的表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学科融合理念下的中学劳动教育不仅拓宽了知识领域,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通过跨学科的交融,中学劳动教育将更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成为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亮,刘玉洁.STEAM理念下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策略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2):207-209+213.
[2]宋晓鸽.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劳动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22.D
[3]郑其强,陈棪.扎实推进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为例[J].中国德育,2022(05):67-70.
[4]钟飞燕.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