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措施浅议
张丽伟 张敏
山东肥城精制盐厂有限公司,山东省肥城市 271600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要想推动“新常态”下医药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医药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会打造出更多的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尽管当前绝大多数医药化工企业在这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按照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生产质量管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不足,诸多管理不科学、不到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措施
医药事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药品生产量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药品质量问题。为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维护大众用药安全,中国针对药品生产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管理制度,做到监督有据,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一、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药品扮演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属于人类生活必备品。它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抵抗病毒的入侵,保证人类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一些保健药品,还能通过有效调理作用提高人体各项机能,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一些药品生产质量问题的高频率曝光,例如,欣弗、鱼腥草等,给药品行业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该行业的公信力,导致人们逐渐丧失了对药品的信任。这些药品生产质量之所以会出现安全隐患,主要原因便是药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真正的贯彻性落实,最终,药物生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由此可见,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药物生产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仅要贯彻落实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还要对管理工作质量不断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所生产的药物质量完全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有利于强化人体机能,保证人类生命健康。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许多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原因在于对药品生产质量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监管人员对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工作不够到位。在生产药品的各个环节中,监管人员没有做到实时监督,仔细监管,这就导致了药品生产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也给相关的从业人员有漏洞可钻的机会。
(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现在,中国的医药事业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但是,部分制药企业没有树立质量意识,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缺乏责任意识。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不具有责任心,认为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是事情,需要质量管理部门承担责任,与自身的利益没有关系,就不会予以高度重视。虽然企业实施质量监督管理,但是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就会导致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起来,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此外,一些企业认为只要所生产的药品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即可,就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高度重视,在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时候,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监督管理不能很好地发挥约束作用,药品生产质量也无法提升。
(三)药品生产环境不达标
药品生产质量最关键的是取决于药品制作,而药品制作与药品生产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各大药品生产企业中,药品生产环境有着较大的问题。例如,生产环境洁净度无法保持;缺少对药品生产洁净区厂房及空调的维护、相关设备缺乏基本的保养;药品生产的材料、用水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需要改正的问题,因为这些影响着药品生产质量。
三、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医药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化学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和约束生产人员和生产过程,实现质量精细化管理。为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要制定奖惩制度、全面考核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调动员工的工作责任感。质量管理体系对职责的界定、部门的从属关系、岗位的支配等内容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医药企业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要更新设备,用先进的药物处理设备代替传统质量不高、技术不高的设备,是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的前提条件。此外,应构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减少因风险造成的损失,通过检测药品质量、更换设备等途径,实现药品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二)加大企业内部控制力度
从制药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内部没有明确分工,导致一些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就会出现工作上的疏漏,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药品生产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制药企业要从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对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强化,并高度重视,对于企业内部存在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提高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效果。在实施药品监督管理中,要将有关的规定要求为基准,严格控制药品生产质量,对于药品配置、生产以及质量检测等等都要严格把控。对药品生产实施过程化监督,动态化管理,将质量监督管理向药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渗透,使监督管理职责得到强化,如果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使药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药品质量有所保证。
(三)重视对环境的控制
药品生产的质量需要确保生产环境,制药企业的环境分为普通环境和洁净环境。普通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远离污染源。而洁净环境要求较高,包括尘埃粒子、微生物、洁净度等条件,这些参数必须要满足该洁净级别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的日常监测。在高级别洁净度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药品才能保证保证产品质量,在这种环境检测的结果才是可靠的。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药品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将会直接影响药品生产质量。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宣教等方式,例如,通过多媒体,向工作人员展示药品质量问题的危害性,图文声色并茂的形式,有利于促使工作人员产生共鸣,帮助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保证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对自身行为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不仅如此,药品生产企业还要通过专家座谈、内部沟通、组织学习等形式,系统化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确保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专业化视角,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管控。药品生产企业还可以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促使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五)加强物料管理
物料的优劣关系到药品的最终质量,所以制药企业要选择质量好的物料,尤其对于中药企业,要加强对中药材物料的挑选。首先,物料来源要从源头控制,要对物料来源的产地进行考察,对物料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的物料方可进入使用。其次,物料的投放和使用过程中,要准确控制,多人复核,保证投料的精确性,防止误操作影响药品含量和质量。
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的目的,对于我国药品生产管理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的管理,可以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使得药品生产更加的合理化、完善化、规范化,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曹月梅.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措施浅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2(10):640-640.
[2]李文静.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措施浅议[J].丝路视野,2017(22):171-171.
[3]苗晓革.论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资讯,2013(28):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