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印刷色彩管理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分析

作者

张兰

131002198603****27

摘要:以某印刷公司现有设备为例,介绍一套适用于纸质包装印刷色彩管理系统的色彩管理工艺设计与实施方案。从印刷设备规范化程序、印刷前色彩管理方案及流程设计以及印刷色彩管理实施方案三个角度介绍印刷色彩管理工艺与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根据实践表明,此印刷色彩管理工艺与实施方案有利于实现印刷前和印刷机规范化操作流程,增强印刷与数码与打样的匹配效果,最终提高纸质包装印刷品的印刷色彩质量。

关键词:印刷色彩管理;工艺方案设计;实施方案;纸质包装

前言:印刷过程就是一种将色彩分解再合成的复制过程。在此流程中,不同的印刷机、显示器以及颜色环境均会对人眼看到的色彩造成影响。色彩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印刷过程中原稿色彩效果与最终印刷效果保持一致。纸质包装具有色彩鲜艳、色域较广、纸张和油墨种类繁多、印刷方式多种多样等特征[1],在纸质包装印刷中引入色彩管理系统,保障每一次纸质包装印刷中的色彩效果一致性,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公司设备及参数配置

(1)主要设备及材料。印刷机型号为海德堡CX102-4;油墨类型为科斯伍德;橡皮布型号为赛飞扬Saphira Pro(80C);从班级型号为海德堡(古龙颜);板材型号为Saphira P2;纸张类型为100、200、250g/m2鲸王双面铜版纸和100g/m2胶版纸;数码打印机型号为EPSON7908;印刷前出版系统为海德堡Prinect;色彩管理软件为Heidelberg Color Tool、Calibration Manager;印刷标准为ISO 12647-2.

(2)主要参数配置。印刷色序为B-C-M-Y;印刷速度为15000 Sheet/Hr;纸张尺寸为1010×710mm,铜版纸4000Sheet,胶版纸500Sheet;加网线数为铜版纸200lpi、250lpi、300lpi,胶版纸175lpi。

2 印刷设备规范化程序

色彩管理系统使用时应重点注意色彩特性化、设备校准以及色彩转换三个步骤。同时,色彩管理也需要相对稳定的颜色环境作为支持,以此保障原稿、屏幕以及印刷成本之间颜色环境的一致性。在通过色彩管理系统实施设备特征化和设备校准时需要严格落实操作程序规范化内容,具体设备规范化操作如下:

(1)检查印刷机及其附件是否可满足标准要求。安装CIP3软件,检查软件网络要求和印刷机端口开通情况。

(2)设定CTP出版检查流程,并根据流程构建CTP曲线和印刷曲线。设定色彩管理文件标准、数码打样标准、色彩管理转换标准、色彩源空间和目标空间。于Photoshop软件在定义色彩工作空间[2]。

(3)根据已设定标准采用不同纸张和不同加网实施印刷前规范化操作,检验设备内容及标准的合理性,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 印刷前色彩管理方案及流程设计

3.1 设备及标准

(1)色彩标准。。

(2)密度标准。铜版纸为;无偏振光滤镜。

(3)仪器设备。。

3.2 文件检查及图像色彩管理流程

文件检测及图像色彩管理工作朱雨辰零售Acrobat、Photoshop等软件实现,具体管理流程如下:

(1)实施文件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文件尺寸、PDF文件版本、图像分辨率、以及字体颜色和嵌入情况等。文件检查后形成预飞报告。

(2)检查页面尺寸。主要包括剪辑框、介质框、出血框以及最终格式框等,并对文件进行拆分检查。

(3)专色及补漏白定义。定义专业名称及标准,定义补漏白。

(4)色彩管理转换。定义超感纸、铜版纸色彩管理转换标准,即从标准转换到标准,实施色彩管理转换后降低至300%总墨量[3]。

3.3 参数设定

(1)冲版机。温度和速度分别为25℃、28S;补充量和静态补充分别为100mL/m2、80mL/hr;毛刷辊速度和烘干温度分别为120rpm、50℃。

(2)Saphira P2版。聚焦:能量、速度分别为145mw、400rpm/min;平衡:三种模块参数分别为B152mw、D126mw、F128mw。

3.4 构建出版模板

3.4.1 出版模板

(1)铜版纸。,调幅加网分别为200lpi、250lpi、300lpi,分别对应。

(2)胶版纸。,调幅加网为175lpi,对应 。

3.4.2 CTP线性化曲线模板

在中分别构建 。构建中需要实施数据平滑处理,并且由于CTP线性化曲线较不固定,会随着冲版机的显影液浓度、药水温度以及工作时间等因素而出现略微衰减,所以工作人员应对CTP线性化参数进行定期测量,进而对线性化标准进行有效校正[4]。同时,重点监测出版前CTP线性化曲线的变化情况,在更换药水后重新绘制CTP线性化曲线,对曲线进行平滑处理。

3.4.3 构建印刷网点扩大TVI

(1)使用200g/m2鲸王双面铜版纸、科斯伍德墨,以调幅加网200lpi印刷网点面积扩大TVI标准(1、2类纸张标准)。使用定期测量线性化曲线加载,实施线性化曲线校准,记录CMYK(套色模式)最终印版上50%区域值分别为52%、50%、52%、51%,用于后续检查分析。

(2)使用250g/m2鲸王双面铜版纸、科斯伍德墨,以调幅加网250lpi印刷网点面积扩大TVI标准(1、2类纸张标准),重复以上过程,记录最终印版上50%区域值分别为51%、49%、49%、52%。

(3)使用250g/m2鲸王双面铜版纸、科斯伍德墨,以调幅加网300lpi印刷网点面积扩大TVI标准(1、2类纸张标准),记录最终印版上50%区域值分别为48%、46%、45%、44%。

(4)使用100g/m2鲸王双面铜版纸、科斯伍德墨,以调幅加网175lpi印刷网点面积扩大TVI标准(4、5类纸张标准),记录最终印版上50%区域值分别为49%、45%、42%、46%。

3.5 TVI曲线分析

根据定义色差标准,实施色彩标准、灰平衡、推荐密度以及网点扩大分析和评价。

(1)铜版纸调幅加网200lpi,根据现有流程标准检测测量数据,获取到TVI曲线质量指数为85.7%。

(2)调幅加网250lpi,根据现有流程标准检测测量数据,获取到TVI曲线质量指数为100%。

(3)调幅加网300lpi,根据现有流程标准检测测量数据,获取到TVI曲线质量指数为92.9%。

(4)胶版纸调幅加网175lpi。

根据TVI曲线分析可知,同一种油墨印刷在不同纸张上所产生的色彩效果存在一定区别,此种情况主要受到纸张的平滑度、粗糙度等因素影响,因而需要根据纸张差异设置不同的加网线数。铜版纸的平滑度较高,所以为能够保障较细网点的印刷效果,需要设置加高的加网线数;胶版纸表面较粗糙,所以可设置较低的加网线数。此外,在印刷条件一致时,不同油墨在印刷时形成的色彩效果也略有差异,所以也需要设置不同的加网线数和网点增大值。

一般情况下,加网线数与网点增大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加网线数越大,网点增大值越大。在C、M、Y、K四种颜色印刷时,K墨的网点增大值最大,其次为C墨和M墨,Y墨的网点增大值略小。为有效提高印刷后的色彩再现效果,应根据加网线数和油墨差异进行网点增大值动态化调整。

3.6 PDF色彩管理参数设置

(1)目标空间。。

(2)源空间。RGB图像:;CMYK图像:。

(3)转换完成:转换后降低至300%总墨量;黑板起始点与长度分别为10、9;K最大为95%;通过UCR分色。

4 印刷色彩管理实施方案

4.1 水墨平衡板试印

(1)在预放墨前需先生成预放墨数据,即通过处理软件将印刷前样品上的图文信息数据传递至转换软件,由转换软件进行转化处理后,再传递至印刷及操作系统。

(2)基于印刷机水墨平衡板,结合预放墨数据实施预放墨操作,并运行印刷机的预打墨程序,将预印刷纸张数设定为300张,印刷机执行预印刷后,每间隔10张随机抽取一张样张,通过密度计测量样张上墨区色块的密度变化情况,分别获取墨区色块密度最大值、稳定值对应的预印刷张数。再通过(最大值-稳定值)/稳定值计算各种颜色预打墨次数的调整量,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印刷机各墨区色块的预打墨次数。

(3)若是墨区色块密度稳定时预打墨张数超过80张,则可进行后续测试,反之则调整预打墨张数,重新执行第(2)步骤。

4.2 水墨平衡测试

(1)设置预印刷张数为100张,在印刷至第80张时开始取样,分析样张各墨区色块密度值。在分析后,若是样张两侧及中间密度值保持一致,则说明样张通过水墨平衡第一套版测试;反之则需要重新调整供水和供墨参数,重新进行取样测试。

(2)完成第一套版测试后,洗车、插入数据存储卡,选取印刷前最初墨区数据文件,使用墨色平衡功能将墨斗辊转角调整至30%。设置预打墨数量为100张,随机取第80~90张中的一张作为测试样张,分别检测各区域后口四种颜色密度分布,计算四种颜色各特征曲线下的密度值和30#曲线下的调整值。于30%密度曲线上对各色曲线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右后的功能参数值。

4.3 色彩管理测量版和验证版试印

色彩管理测量版和验证版如图1和图2所示。

测量版中主要测量内容包括标准颜色色彩、密度标准定义、网点扩大曲线、金属高光、色彩饱和度、人物肌肤和衣服颜色、背景和门窗纹路等。加网系统还包括不同网型、网角、网线对测量版印刷叠色渐变的影响。实施多次测量版分析及调整后,确认可满足现行标准则可进行验证版测试。

通过测量版调整后的线性曲线印刷验证版,对比原版与印刷版之间的色彩效果,并根据对比结果对线性曲线进行适当微调,微调后的结果可用于后续大批量印刷使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某印刷公司现有设备为例,介绍一套适用于纸质包装印刷色彩管理系统的色彩管理工艺设计与实施方案。此方案要求在不同的纸张和加网条件下需构建不同的印刷网点扩大曲线和线性化曲线,并在获取曲线后实施水墨屏风版和水墨平衡测试,进而构建预印刷特征曲线。根据特征曲线,采用测量版进行测试分析,实施线性化曲线优化,优化后曲线用于验证版对比分析,对比后实施微调后完成整个印刷色彩管理工作。总体来说,此方案有利于提高纸质包装印刷品的印刷色彩质量,因而可在后续纸质包装印刷中进行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晶.中小型印刷企业色彩管理解决方案的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20):71-73.

[2]李智,李瑶烨,李娜,等.色彩管理中ICC特性文件的标准格式[J].轻工科技,2021,37(4):120-121,146.

[3]杨川.以色彩管理为基础的印刷过程控制分析[J].今日印刷,2021(5):26-28.

[4]胡卫兵.有效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现色彩管理[J].印刷工业,2021(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