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
林岫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8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节能与降耗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四五”期间,我国提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尤其是科研单位以建立节约、节能型单位为主线,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创新性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
关键词:科研单位 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节约型科研单位建设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能耗综合治理,降低科研单位运行成本,树立良好公共形象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性
(一)宏观环境下的节能减排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 2030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将科研单位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其中,紧密地将科研单位节能减排落实到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促使科研单位能耗降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建绿色发展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可将科研单位节能减排工作做为抓手,通过推行“绿色办公”形成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
(二)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机制
节能减排工作是降低能耗、改变环境污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与智能化,减少资源浪费,使有限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催生管理新流程,减少碳排放量,进而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通过上述行为,可有效改善资源过度浪费,促进社会绿色发展。
(三)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绿色发展理念最普惠的受益人是人民群众,绿色发展需全社会共同承担,而绿色发展成果也由全社会共享。通过开展绿色环保、宣传节约资源、减低碳排放等活动,将低碳、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广泛的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形成政府、科研单位、人民群众共同合作的新格局。
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部门机构间存在政策措施的差异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因素是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是提高政策执行效力的具体操作过程,但该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节能减排不可能靠独立的部门或机构解决,缺少了其他部门的协助,许多节能减排政策将无法落实,更不可能实现良好的环境治理。各个部门机构要形成统一的利益集合体,从而建立起环境治理的多边合作框架。
(二)存在执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节能减排工作的过程中,执行主体会受到来自上级部门、社会公众等方面的监督,而上级部门监督检查下级部门节能减排工作时,无法得到完全信息,会存在执行力差异的问题,部分节能减排工作无法到达预期效果,这就导致了执行主体不用承担或不用完全承担其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不良执行行为的后果。
(三)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到位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能降低能耗排放,但也存在着大多数管理人员对于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就仅仅是转发文件、通知、要求,而不会研究、阅读文件内容,领会政策精神,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导致节能减排工作完成度与效果不高。
三、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路径
(一)开展智能化管理
为进一步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科研单位须建立“智能管控平台”,主要通过搭建智能水电网络、终端控制管理平台、数据综合分析等方式形成智慧管控,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基本资源数据管控及分析,提高水电利用效率。通过“智能管控平台”可实现各项数据的综合比对,实现资源的错峰调配。积极开展水资源节约行动,努力形成单位倡导,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新格局。在用水区域实行水流管控,该措施有效节约总用水量,实现能源资源费用双降低。
(二)打造垃圾分类绿色模式
科研单位须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立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三类垃圾回收箱,满足科研单位职工垃圾分类投放需求,也可提高闲置资源回收利用率,纳入社会大循环再利用。垃圾分类回收箱的再回收处理也要严格履行分类原则,防止终端无效处理,导致分类失败。
(三)积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宣传教育
把厉行节约反对粮食浪费工作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四风”、落实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期间,开展“光盘行动”等多种宣传方式,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餐余垃圾显著减少。悬挂节约粮食标语与条幅、发放倡议书、摆放节约粮食提醒牌等方式,提高职工节约粮食意识,营造“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的良好氛围。
(四)实现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常态化
以中央政策为核心,省级管理部门为关键,组建科研单位能耗统计联络网,定期开展能耗信息上报,及时核查、分析、汇总。通过能耗信息统计,及时掌握年度能耗信息,合理规划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能源资源节约长效机制。“十四五”期间,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及时更新公共机构名录库,及时掌握情况。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培训,通过培训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利用集中授课、网络、微信答疑等多种方式为统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提供便利条件,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加大绿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公共机构实际,以“线上云宣传,线下绿色行”的方式组织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体验日活动,倡导科研单位职工自觉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减少驾车,办公出行乘公共交通工具,倡导使用循环再生用品,办公区域电脑、打印机、照明、实验室以及通风系统等设施设备设置节能模式,共同践行绿色低碳工作方式。
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节能减排的思想认识
为做好科研单位的节能减排工作,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认识。首先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让管理人员对节能减排工作有清晰地认知,对工作提高重视,从而真正落实相关要求。同时要调动下级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以工作评比、展示、录制微视频等方式,形成宣传合力,保障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
(二)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建立管理制度,让节能减排量化为规范性、常态化、可执行的工作。管理制度明确节能减排负责人,权利与责任划分,职能划分,确定组织框架结构。管理制度的建立让节能减排工作可落地、可量化、可管理、可评估,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三)形成完善的组织框架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建立完善的组织框架,由强有力的领导坚持宏观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对各部门、人员、任务详情进行划分,明确组织框架,细化工作任务,确定责任人,助力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科研单位要以降低碳排放为中心任务,以碳中和、碳达峰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体系,努力降低“碳排放”,做到工作“绿色”化,做好时代交给我们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劲.东北绿色发展背景下行政指导功能研究[J].社会科学期刊,2017,03:67-72.
[2]李兰冰,李焕杰.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城市绿色发展[J]. 软科学,2021,08:1-11.
[3]徐维.节能减排工作的有益探索-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大楼改造的做法及启示[J].央行工作,2011,12:90-93.
[4]张国兴.部际节能减排政策博弈与协同关系的演进分析[J].管理评论,2019,12:250-263.
[5]杨解君.实现碳中和的多元化路径[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1,20:14-25.
[6]曾贤刚.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J].环境保护,2008,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