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鲁强:智能建筑施工中的通病与监理管控方式

作者

鲁强

身份证号码:220202198201273031

摘要:建筑工程越发智能化,其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涉及越来越多的子系统,例如通信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等,同时也涵盖智能建筑内部通信和机电设备等不同系统之间的充分融合。除此之外,建筑装饰工程以及土建工程等方面的施工还存在着某些通用的地方,都需要不同工种、工序之间进行充分协调配合。虽然智能建筑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受到设计、施工、市场、材料、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智能建筑施工中存在着某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对于整个智能建筑质量埋下了隐患。因此需要对智能建筑施工中的通病进行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严格的监理管控措施确保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这对于进一步提升现代建筑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建筑;通病;监理管控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工程监理在建筑全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在施工中,由于很多程序都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质量以及控制费用,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就会导致工程的各个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因此,要真正做到工程监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监理的功能,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更好地按规范进行工程施工,提升工程总体质量与经济效益。

1智能建筑施工中通病问题

1.1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

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水平不到位,可能无法及时监督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消极怠工未能及时监督施工现场的合规情况,那么不合规施工行为可能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监督,会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问题和隐患,从而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会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也会影响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对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1.2施工人员存在技术缺陷

如果施工人员存在技术缺陷,可能无法正确执行施工标准和规范,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可能会导致操作不当,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从而可能会对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施工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导致工期延误。此外,技术缺陷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需要更多的材料和工具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加工程成本。

1.3前端设备等安装不够合理,设备接线不够规范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执行器、传感器等前端设备都要附属安装在水电、暖通等相应专业性工程上,需要和不同工种之间进行非常严密的配合。如果没有对安装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就非常容易造成混乱,例如未预留这些设备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安装位置不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从而造成各种数据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另外,智能化建筑施工中常常存在设备接线不符合标准、标识不统一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心机房、弱电井内的弱电桥架及机柜接线非常杂乱,很多线缆仅仅只是完成接通的基本要求,线缆的接头没有进行有效的绝缘处理,同时屏蔽层等没有进行接地,容易产生漏焊、虚焊等问题,对于信号传输具有较大影响,对系统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

2智能建筑施工监理管控关键点

2.1提升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如何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理控制,提高工程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全面的管理人才培训,为企业提供各种层次、各类专业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这一领域,企业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职业操守,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程序,是保证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建筑单位的整体发展。因此,必须全过程地进行监理,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工地的巡查,严格控制工地违章作业,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建筑过程,并且保证装配是严格遵循规范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控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并根据《工程建筑质量验收规范》进行取样检验,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例如,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结构设计审核时,某建筑监理机构发现,脚手架工程是一种很有危险性的项目,因此,应由建筑管理机构制订专门的施工计划。甲区块的工程负责人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依据前人的工作经历,对该方案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确定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并由公司的质量检查员负责,最后将其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按照以前的工作经历来进行安全性评价显然是不对的。其次,质量检查员不能同时承担工程的安保职责,应由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保工作。项目方案不应该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应让甲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署。因此,应提升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化。

2.2完善建筑监理管理制度

施工监理是否有效,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想大幅度地改善工程监理的质量,不但要靠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更要引进和完善监理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成熟、合理的监理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工程成本,同时也能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改善。另外,要加强对工程监理的动态监控,一旦发现监理工作中存在不规范问题,要及时纠正,并努力建立健全的市场开发管理体系,推动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3建立健全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形成硬性约束规范

事实上,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与建筑工程监理管理工作有关的“指导意见”和法律法规已经较为系统地对工程进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应对方式进行了介绍。总体来看,只要监理管理人员能够全面参考这些指导意见,坚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则监理管理工作便成功了一半。而决定监理管理工作能否高效完成的另一半因素是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笔者认为,所谓“创新建筑工程监理管理方法”,首先应该从思维方面进行创新,这与管理方法在什么时期形成并无根本性的关联。比如有一种比较狭隘的认知为: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施工现场的监理管理机制。这种认知并不算是错误,但有可能衍生成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有可能降低监理管理水平。因此,基于思维层面的监理管理工作创新之处在于,良好的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是一回事,能否形成硬性的约束规范是另一回事。比如在监理管理过程中,如果监理人员发现某些施工人员违反了某些规定,那么必须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进行处理。需注意,进入“执法”阶段后,决不能讲“人情”。一旦开了先河,费尽心力编制的管理制度很快便会形同虚设,对管理制度的敬畏程度会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制定管理细则并严格实施,是提高监理管理水平的首要工作。

结束语

总的来说,智能化建筑在施工时涉及的内容较多,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通病。所以在施工时一定要对这些通病进行认真分析,严格遵照设计图纸、标准规范进行施工,最大程度防止出现质量问题,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宇.智能建筑施工中的通病与监理管控方式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11):88-91.

[2]张栋山.智能建筑工程监理技术的应用与任务研究[J].居舍,2022(06):106-108.

[3]王春宏.现代智能建筑信息化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监理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