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浅析

作者

廖小曼

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 湖南省宁乡市 410600

摘要: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着手,包括外来物种入侵、覆盖面积大和繁殖能力强等方面。随后,对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具体策略。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发展,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环境。

关键词: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外来物种入侵,虫害类型多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与外来物种的入侵密切相关。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发展,外来物种的传播速度加快,很多外来病菌和虫害进入了新的生境,这些外来生物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和天然调节因素的限制,往往能够迅速繁殖并造成大面积的破坏。例如,美国白蛾已经逐步成为全世界检疫的害虫,它对于经济林、园林树木等危害是十分严重的,目前被我国列入首批外来物种入侵名单之中。而且,由于外来物种对于当地环境和生物物种的适应性较强,其病虫害类型也更加多样化,这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覆盖面积大,涉及范围广

森林病虫害常常以大面积的形式发生,涉及范围广。一旦发生病虫害,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病原体的传播方式,病害往往能够迅速扩散,造成大面积的破坏。例如,气传病害以真菌为主,可以通过孢子在空气中传播,昆虫害可以通过飞行或者其他方式迅速传播。这种大范围的病虫害发生,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发生病虫害的森林面积已经达到1.883亿亩以上,每年因森林病虫害损失约为880亿元,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繁殖能力强,具有顽固性

森林病虫害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具有很高的生物学适应性。例如,河北省椿尺蛾一年可以繁殖多个世代,每个世代的数量都呈指数级增长。而一些病菌和真菌也可以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此外,一些病虫害具有抗药性,对于常规的防治手段不敏感,使得防治变得更加困难,这种顽固性使得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基本情况分析

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于2011年12月由省政府批准成立,为省属国有林场,归口省林业局直接管理的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林场位于湖南宁乡西部黄材镇,与桃江、安化两县交界,总面积16260亩,林地面积16104亩,森林覆盖率达97.0%,活立木蓄积量115742立方米。自收归省林业局直管以来,林场先后获评获批为“全国十佳林场”“湖南省秀美林场”“湖南省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中国林场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南省自然保护地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其中,湖南省青羊湖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省范围内承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项目,“青羊湖”林调品牌已经初具规模。

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林业局党组的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服务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涵盖固碳、科研、科教、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五维”发展模式。为此,该林场积极应变创新、转型图强,努力打造“五型”现代化国有林场。

(1)着力建设“科研创新型”现代化国有林场。林场作为湖南省仅有的3个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之一,充分发挥“湖南青羊湖生态保护与森林经营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功能,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110多篇。

(2)着力建设“生态保护型”现代化国有林场。林场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全面摸清了资源“家底”;先后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珍稀树种培育等10余项林业重点工程,因地制宜改善林分结构,混交林比例从34%提高到61.9%;实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实现连续46年无森林火灾发生,连续30年无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

(3)着力建设“公共服务型”现代化国有林场。林场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新建或维修改造管护设施、生活设施以及林木种质资源库、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森林航空消防直升机场(临时起降点)等项目。

(4)着力建设“科普教育型”现代化国有林场。林场紧跟发展潮流,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搭建“智慧林场”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打造林业科教展示中心,建设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5)着力建设“绿色发展型”现代化国有林场。林场发展集林下经济、林业调查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为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在“五型”现代化国有林场的建设过程中,也应重视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产品、优质的生态服务,为早日实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

三.开展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营林工作,保障治理效益

强化营林工作,保障治理效益,可以强化营林工作,提高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治理效益。这些策略有助于减少虫害的发生和传播,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1)森林资源管理和规划

通过细致的规划和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合理布局林地,可以降低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管理和规划包括林地的分类、分区、定级和定额,合理配置保护、疏伐和更新工程等。此外,还应加强对入侵物种和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森林健康监测

建立健全的森林健康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监测森林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监测包括对森林植被、土壤、气候等因素的观测和分析,以及对虫害种群密度、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的评估。通过准确的监测数据,可以提前预警虫害的发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虫害对森林的危害。

(3)林业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

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提高森林虫害防治的技术水平和效果。通过研究开发新型防治方法和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先进的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通过实地演示和培训,帮助森林经营者和相关人员学习和掌握先进的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防治能力和意识。

(二)提升生物防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促进生态平衡

生物防治的核心理念是利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生命活体,或者是活体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其所运用的原材料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具备的活性生物,如天敌昆虫、菌类等,以此来促进生态平衡。为了实现生态平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包括保护和修复生境,增加植物多样性,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天敌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同时,还应该减少或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避免对有益生物的不良影响。

(2)引进天敌和有益生物

通过引进天敌和有益生物来控制森林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天敌可以是昆虫、鸟类、蜘蛛和蜻蜓等,它们以虫害为食,能够有效地控制虫害种群的增长。有益生物包括寄生性昆虫、微生物和植物等,它们通过寄生、杀菌、拮抗等方式来控制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3)增强生物防治技术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物防治的技术水平和效果,包括研究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开发高效的培育、繁殖和释放技术。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生物防治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防治策略,确保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强化人工造林,预防病虫害发生

强化人工造林有助于提高人工林的抗虫抗病能力,降低虫害和病害的危害程度,保障人工林的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森林资源的供给,提高森林的碳汇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1)种植抗虫抗病品种

在树种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具有一定抗虫抗病能力的树种,如抗虫性较好的丁香树、柞树、核桃树、栗子树、白蜡树、杜仲树、糖槭树等,这样能够减少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提高造林林地的防虫抗病能力。

(2)营造生态环境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构建复合林型。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树种,形成树种间的互补关系,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抗病虫能力。同时,注重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的生态韧性,降低虫害和病害发生的风险。

(3)推行科学管理措施

在人工造林后,应加强科学的林地管理措施,保障人工林的健康生长,包括及时清理病虫害源,防止虫害和病害的传播;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树木的养分供应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适时的修剪和整理,促进树木的正常生长。此外,还应加强对人工林的定期巡查和监测,发现虫害和病害早期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健全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监测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可以提高对虫害和病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有助于及时发现虫害和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为制定预防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建立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广泛的病虫害监测网络,涵盖各类森林生态系统和重要林木树种。监测网络应包括固定观测点和移动监测点,通过定期观测和采样,记录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程度。同时,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卫星图像和GPS定位等,提高监测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可以全面了解虫害和病害的分布、密度和趋势,为制定预防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制定监测指标和方法

根据各类虫害和病害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和方法。监测指标应包括虫害和病害的发生率、密度、侵染程度和危害程度等,以及树木的生长状态和受损情况等。监测方法可以采用测报灯、测报系统等多种手段,综合利用多个指标和方法,全面了解虫害和病害的情况。同时,还应建立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建立起病虫害监测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平台,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通过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病虫害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专家使用。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病虫害的研究和监测工作,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可以及时掌握虫害和病害的动态,加强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分析,了解到外来物种入侵、覆盖面积广、繁殖能力强是其主要特点。接着,对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进行了基本情况分析,进一步了解了该地的森林资源状况。针对森林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策略,包括强化营林工作、提升生物防治、强化人工造林以及健全监测体系,有助于保障森林生态的稳定发展,促进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彭贞桂.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浅析[J]. 南方农业,2020,14(2):30-31.

[2] 张辉. 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特点及可持续控制措施浅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38-139.

[3] 刘建军.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106,108.

[4] 刘磊,郭森,张瑜. 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特点及可持续控制措施浅析[J]. 模型世界,2021(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