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浅析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策略

作者

吴健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这强调了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比较阅读通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是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服务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单元整体;课堂实施

比较阅读是运用比较思维法进行阅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研究型阅读。具体来说,是指在阅读实践活动中,依据学习目标,针对某个文本材料,在内容、情感或语言表达上,联系与之相关的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揭示阅读文本之间的关系,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信息群的阅读思维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教科书都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来组织课文单元的。比较阅读就是依托课文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笔者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冊第四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例,谈谈比较阅读的单元整体课堂实施。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编者编排了作家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精读课文。同时,还以“阅读链接”的形式编排了夏丏尊和周而复写猫的片段以及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文章《白公鹅》。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不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笔者围绕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搜集了以下比较阅读的教学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确定了本单元比较阅读的课时安排和教学要点。

依据教学材料和教学要点,通过实践以下学习任务来进行比较阅读教学。

一、不同作者的同类主题片段之比

段落的比较,能让学生对文章的描写方法、组织文字材料等语言表达样式获得深刻认识,发现文章在结构、选材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同时,在获得阅读体验后再设计仿写的百字练笔,真正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在学生感悟老舍《猫》用平实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叙述作者自己对猫的喜爱后,再比较阅读教材“阅读链接”夏丏尊和周而复两位作家《猫》的片段以及梁实秋的《白猫王子七岁》(写猫“懒”的片段),去思考不同的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对猫的喜爱。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家状物言情的许多妙处是值得揣摩和效仿的。在交流分享后,在堂内进行“百字练笔”:任选一个作家的语段来进行迁移创写。只有及时练笔,才能呈现比较阅读的思维活动是否取得成效。

二、同一作者的同类主题篇章之比

部编版教材的很多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能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了解该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与语言表达风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在获得阅读经验后再进行习作,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进入一个真实的境地。

教材编排了老舍的《猫》和《母鸡》,这两篇文章都写了作者老舍对小动物的喜爱,在学习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篇文章在语言、结构、情感表达上有哪些异同?进一步了解该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与语言表达风格,并迁移写法,进行动物主题的习作。

三、不同作者同类主题篇章之比

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同类作品构思成篇的特点,了解不同作者因不同经历而体现出的独特情感,让学生对不同作者的文章结构有新的认识,并在不同阅读体验中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

在学习了丰子恺的《白鹅》后,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抒情性散文《白公鹅》;法国作家布封的科学小品文《松鼠》;我国徐志摩的现代诗篇《黄鹂》。说说这四篇文章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又有哪些异同?并在课堂上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思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表达和交流空间。

情动而辞发,在学生有阅读共鸣时,布置习作:请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或运用科学小品文或现代诗的形式介绍一种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对这种动物的喜爱。

四、单篇与整本书之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师者要整合与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素养”相关联的整本书进行比较阅读,运用口头或书面方式,举行摘抄赏析活动或“读书交流会”,了解文本背后更大的阅读环境,从而形成一个阅读环体验。

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笔者就同步比较阅读法国作家蒂皮·德格雷编著的书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蒂皮10岁回到法国巴黎后所写的她与非洲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亲身感受和动人故事。在学生阅读完本书后,通过举办主题为“我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班级演讲活动,让学生去思考人和动物的交流其实都是生命的本能;人和动物都是地球的孩子。

比较阅读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阅读实践中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有助于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让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得到培养,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余芳,张少娟.小学语文比较阅读微格教学设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宋燕晖,齐静.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出版社,2010.

[4]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