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策略

作者

徐淑芳 乌兰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026000

项目编号:NMGJXH-2022XZ021,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探讨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策略,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深入探究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融合的策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明显,存在校企“作而不合”、产教“合而不融”的两张皮情况,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一、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重点,需要结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本地区行业特点、学校硬件设施、学生特性以及未来发展和就业方向等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专业的整体性出发,找准核心定位,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岗位能力的提升,达到学有所得[1]。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发和建设本校精品课程与优质教学资源库。一是要充分依托和利用智慧树、超星学习通、慕课等线上平台,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参与精品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批省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库; 二是要加快现代专业校本教材的研发进度,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本校教学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 三是要重视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二、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高素质人才培养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时需要思考的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相关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保障人才培养工作循序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化,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全面分析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企业辅助寻求构建实训基地的措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构建相应的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力量建设校外实训点,融合集中培训与轮岗培养,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及团队意识等,逐步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切实发挥实训教学的作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意识到教学团队的重要性,通过聘用双师型导师,有效践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创设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条件。专兼一体化教学团队构建过程中,做好校企双向流动,联合学校理论教学教师与岗位实践培养的企业教师,落实双向职工聘用制度,通过这种混编方式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水平。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配置相应的教师队伍[2]。如,大一学校实习时,在原有教育活动基础上聘请企业教师,开展企业认知教育、文化教育等,辅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实习过程中,选择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工作开展课程教学,针对学生岗位需求知识与技能开展教学,全过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优势,保证现代教育实施效果,循序渐进的开展相关工作,考虑专业特点,提高移动通信人才培养质量。

三、优化人才培养考核机制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一套严格且合理的考核机制是基础,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能够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在以后职场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而在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的设置中,除基础考核外还应纳入企业考核法,包括学生日常出勤、项目完成度、素质拓展、随机考核等。做到对于学生学习天天记录,周周统计,月月公示,而且在每学期末可以对学生总体表现做出奖惩,以示鼓励和惩戒,待到学生毕业时学校还会就其整个大学生涯做出评价,结合其总评成绩进行优质岗位推荐,真正做到监督和推动。而对于学生核心技能考核问题,校企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岗位要求以及行业考核标准进行教授和考核,在顺应社会要求的同时为学生和企业负责。因此要做到强制性执行,确保学生所学技能的通用性,真正做到一点通,点点通[3]。

高职院校也要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对人才培养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关注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考核,督促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采用现场答辩、项目完成性考试以及模拟面试汇合的形式,提升考试的含金量,同时不仅考察学生专业技能、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与学生而言更是一种锻炼和适应。可以引入学生互评机制,利用不同维度评价机制拓宽课程质量监控,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动态化的反馈机制,优化课程内容与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适当增加开放性考核评价的比例[4]。一些学生顶岗实习或初期就业时心理承受力不足,出现焦虑、恐慌等问题,可增加一些就业创业的内容,综合评价学生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发展,需要考虑办学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优化现有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雷鸣.深度探究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策略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3(18):181-183.

[2]宋国琴,杨媛,陈海英.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探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03):337-342.

[3]吴新建.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16):175-177.

[4]路静文.产教融合视角下陕西民办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