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建设路径研究
郭永凤 王南 贺欣欣 詹素苇 赵兴森 高艺文
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
基金项目:临沂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数字化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202310452106)
指导老师:孙翠翠,临沂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促进乡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升乡村宜居宜业生活水平、增强农村人口富裕富足。推进建设数字化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数字化乡村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如今,农村数字化建设是乡村发展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数字化技术也在改变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农业生产到社会服务,数字化技术为农业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发展数字化乡村,对提升乡村居民宜居宜业、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高质高效、实现乡村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化建设、路径研究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路径建设目的
(一)通过数字化建设研究,提高农业生产的系统性整合
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农村的融合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化能够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数字化建设路径进行研究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农村地区培养数字化人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化建设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大数据的积累、开发、挖掘,有助于提升农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通过种数字化植物传感器和远程监测等技术,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全自动化,实时监控和科学化决策,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自由的规模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乡村居民农产品收入。
(二)通过信息化建设研究,为乡村提供就业机会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促进乡村传统文化宣传与推广,数字化建设带来的信息化科技的新兴业态,契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需求,促进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和工作,进一步促进乡村就业机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撑,在优化农业产业结的同时,还培养了更多的数字人才。加强农村信息人才培养,设置宣传乡村文化工作岗位,不仅解决信息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又为部分农村信息人提供工作机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群众建立了解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平台,实现农业自主发展,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三)通过网络化建设研究,增加农民经营收入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发展,乡村网络设施移动互联网、宽带通信网、5G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营销为乡村村农产品销售敞开了大门,农产品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打破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将农产品销售各地或全国。新时代发展格局下,促进农村农产品网上销售,能够加速农村生产消费方式转型,如电子商务、农产品滞销、农产品物流配送等,对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销售慢等问题。扩大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农业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还增加乡村居民的经营收入,提高农民的财产收入和居民生活品质。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路径建设策略
(一)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提升乡村网络覆盖率
互联网数字化发展趋势和文化水平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覆盖。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电子商务各种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如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在农村已经变得耳熟能详。所以我们要不断扩大网络试点在乡村文化旅游中的应用,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农民对网络的使用和管理能力。利用企业和农民的力量、借助网络电信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乡村文化资源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建立一个专属于农民自己的,具有乡村区域性特色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以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宣传推介乡村文化,讲好乡村文化故事,助力农产品对外销售。借助乡村数字电信的优势,完善乡村数字文化与网销渠道产业链,推动乡村文化产品再生产、再制作,加强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加强网络服务试点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建立农村大数据体系,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增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此推进现代化进程。与城市相比,农村信息化水平较低,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现代化以及农民的收入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所以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开拓乡村文化旅游市场,整合资源,综合利用数据信息化技术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乡村旅游景点,提高乡村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发展绿色生态环境,着眼于魅力乡村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问题和机遇,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信息技术与农村发展的进一步融合,我国农业乡村必将实现更大更新的发展与跨越。
(三)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涉农资源共享开放
从实际出发,选择并持续推进适合当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挖掘并放大乡村数字化经济产生的共同富裕效应。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共享、乡村政务服务能力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有效结合,通过优化办事、系统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依法加强乡村数据隐私等信息保护,实施相对安全的农资源数据质量管理体制,明确并主动将分散的农资源进行汇聚、存储、共享、开放等环节,做好对农资源的安全保障,推进乡村农资源共享风险评估与安全审查。借助当地政府的政务服务和市场监管,既要加强农资源数据安全共享的保障,也要加强乡村居民信息隐私的保护,做到服务到位、工作到位两落实。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学习并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农产品优秀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三、总结
数字化建设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以数字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信息化水平提供就业机会,实现乡村农业自主发展;以网络化平台拓宽农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在乡村振兴中,数字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字化建设助力乡村建设,整体带动乡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动力,需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支持,为数字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条件。数字化建设能够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还可以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总之,数字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推动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和升级,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玲.数字乡村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2022,(17):51-52.
[2]周奇;李健;王筱琼;尹珍丽.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J]. 商场现代化,2023,(15):140-141.
[3]郝龙龙;王金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N]. 中国经营报,2023.
[4]尚婷;亓利.乡村振兴视阈下数字技术赋力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 知与行,2023,(04):82-83.
[5]吴文仙.农村创业创新推进乡村振兴[J]. 当代贵州,2018,(2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