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王阔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湖北 枣阳 441200

引言

伴随教育革新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学科教学的关键指引。小学美术身为培育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才能的重要学科,其教学评估需要从以往单一的技能考查转变为对核心素养的全方位留意。当下小学美术评估存在评估维度单一、看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等的状况,很难切实体现出学生素养的发展态势。所以,搭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于优化教学进程、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具备重要的实际价值。

一、针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开展设计

(一)审美感知层面

作为核心素养的根基,着重留意学生对于作品在色彩、构图、情感方面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借助展示油画、水彩等作品,引领学生剖析色彩的冷暖对照、明度的转变情况,构图的对称均衡状态、节奏韵律特点、情感营造的氛围。例如展示《星月夜》作品,评估学生对蓝黄为主的色调对比效果、扭曲线条所蕴含的情感意义的辨别和阐述能力。

(二)艺术表现层面

着重关注工具材料运用的熟练程度、个性化的表达情况,对画笔、颜料的操控能力进行观察,例如色彩涂抹之后所呈现出的晕染效果;留意是否能够借助独具特色的色彩组合、线条运用来展现主题,所营造的氛围是否已经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创作风格。

(三)文化理解层面

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认知情况展开考察,以教材中的文化实例为依托,借助提问、小报告等评价方式。比如针对“梅兰竹菊”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西方宗教美术符号所包含的内涵等方面的理解情况进行考察,以湘教版民俗美术相关内容作为支撑,对传统色彩、纹样所承载的文化寓意的掌握程度加以考查。

(四)创意实践维度

在创作过程中,对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予以重视,借助“未来城市景观”等开放性任务的评估,留意是否能够突破常规思维,构思出别具一格的形态,色彩的运用、表现手法是否具有新颖性,整体的创意是否具备独特的特质与强大的表现力。

二、依照核心素养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施行策略

(一)运用具有多样化特征的评价手段

依据各个维度的特性,全面采用观察、作品剖析、访谈、档案袋评估等方式。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在参与讨论、作品品鉴时的表现情况,从而知悉其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方面的水平;在进行作品剖析时,着重留意艺术表现的技巧娴熟程度与创意实践的新奇程度;定时开展访谈,认真倾听学生的创作思路、对作品的理解;构建成长档案袋以收集不同阶段的作品、评价材料,动态地记录素养发展的轨迹。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采用自评与互评相互结合的办法来培育学生的评价能力。在自评环节,促使学生去反思其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不足之处,进而清晰地明确改进的方向;在互评活动中,借助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阐述对他人作品的观点,在察觉到他人作品所具备的亮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核心素养维度拟定评价的准则,让评价更具备针对性。

(三)将相关内容融入湘教版教学案例,并实施评价

例如,在湘教版《跟奶奶学手艺》单元教学中,把核心素养评价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审美感知的层面,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剪纸、年画作品,对学生针对红绿对比、对称构图、吉祥寓意所做描述的准确程度进行评价;在艺术表现方面,借助学生运用彩纸和剪刀来创作民俗作品的过程,评估学生对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个性化色彩搭配所呈现出的效果;从文化理解的维度出发,设计问答环节来考查学生对于“红配绿”“金镶边”等民俗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寓意的认知情况。

(四)着重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将评价结果迅速反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同时明确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从而助力学生清晰地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教师对评价数据展开分析,全面总结各个维度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之处,随后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调整,例如,加强文化方面的渗透或者技能层面的训练,构建起“教学—评价—改进”良好的循环模式。

三、结论

搭建以核心素养为根基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估体系,属于美术教育革新的必要诉求。此体系经由明晰四大维度的评估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办法,嵌入教材实例,着重反馈的运用、动态的调适,能够全方位呈现学生素养的发展状况。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还为教师改进教学给予了科学的凭据,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实现高品质发展具备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伟棋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 好家长 ,2024,(83):32-34.

[2] 甘露 .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 教师 ,2024,(2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