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车信号串码掉码的精准剖析与应对策略

作者

唐万华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电务段 广西南宁 530001

一、引言

铁路运输凭借大运量、高效率优势,在国家交通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随着铁路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对机车信号系统可靠性要求愈发严苛。机车信号串码与掉码故障会严重干扰司机判断,可能诱发列车追尾、脱轨等灾难性事故,导致运输秩序紊乱,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深入探究并解决这一问题,是铁路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课题。

二、机车信号系统工作原理及串码掉码现象阐释

2.1 系统构成与信号传输流程

机车信号系统由地面设备与车载设备协同运作,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信息交互。地面设备包含轨道电路、信号机与应答器:轨道电路利用钢轨传输信号电流,是信号传输的基础通道;信号机通过灯光组合展示行车状态;应答器发送线路坡度、限速等关键信息。车载设备包括接收线圈、信号主机和显示器:接收线圈感应地面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经主机放大、滤波、解码后,由显示器呈现结果,为司机提供操作依据。信号传输任一环节异常都可能引发串码或掉码。

2.2 串码与掉码的定义及现象

串码:信号传输或处理中编码错误,不同信号编码混淆。例如自动闭塞区段,通过信号编码混入限速信号编码,导致司机收到错误指令,易引发安全事故。

掉码:信号接收中突然减弱、中断或显示错误。分瞬间掉码(短暂消失又恢复,司机难反应)、持续性掉码(长时间无法恢复,需紧急停车)、间歇性掉码(频繁闪烁,干扰判断,增加操作难度)。

三、串码掉码的危害及影响

3.1 对行车安全的严重威胁

串码和掉码可能导致司机误判信号,在关键指令处未及时应对,引发列车追尾、冒进信号等事故。2020 年全国铁路因信号故障引发的事故中,串码掉码导致的占 35% ,造成重大损失 [1]。2018 年某铁路局列车脱轨事故中,因串码故障司机未收到限速信号,列车超速脱轨,致3 人死亡、12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500 万元[2]。

3.2 对运输效率的负面影响

串码掉码发生后,司机为安全采取减速、停车等措施,打乱列车运行时刻表,影响后续列车,导致运输系统效率大幅下降。如郑州铁路枢纽,一次串码掉码可能导致数小时延误,影响数十趟列车,损失达数百万元[3]。

四、串码掉码原因深度剖析

4.1 地面设备故障

轨道电路故障:绝缘部件老化破损致信号电流泄漏,信号不稳定;钢轨接续线或道岔跳线松动折断,破坏电路完整性;道床积水、轨枕腐朽等间接影响性能。如京沪线某段因绝缘部件老化,信号电流泄漏至相邻轨道引发串码[4]。

应答器故障:内部芯片损坏、电源故障或数据存储错误,使机车接收信息错误或不完整。京广线某区段应答器芯片故障,发送错误限速信息,引发掉码,影响3 趟列车[5]。

4.2 车载设备故障

接收线圈故障:安装松动、位置偏移,感应信号弱且易受干扰;线圈绕组短路、断路或电缆破损接触不良,阻碍信号传输。如HXD3D 型机车因接收线圈安装松动,运行时晃动出现掉码[6]。

机车信号主机故障:内部电路板元件老化、短路、虚焊影响信号处理传输;信号处理芯片故障致解码错误;软件漏洞、程序错误或数据丢失引发故障。2021 年某货运列车因主机软件漏洞,处理复杂信号时出错引发串码,司机及时停车未酿事故[7]。

4.3 信号干扰

电磁干扰:铁路沿线高压输电线等设备产生强电磁辐射,干扰信号接收,使信号失真畸变。如大秦线靠近500kV高压输电线区段,多次因电磁干扰掉码,影响重载列车效率[8]。机车内设备也会产生电磁干扰。

同频干扰:信号频率规划不合理,相邻设备频率相近产生干扰,使主机无法准确处理信号。上海虹桥站铁路枢纽因设备密集、频率规划不合理,同频干扰导致的串码掉码频发,给调度带来挑战[9]。

4.4 环境因素影响

恶劣天气:暴雨致轨道电路积水,信号电流泄漏加剧;暴雪覆盖轨道和设备,阻碍传输;大雾降低信号机可视性。2023 年南方暴雨期间,沪昆线因轨道电路积水出现串码掉码,列车大面积延误超 4 小时[10]。雷击、大风还可能损坏设备。

线路状况:道床下沉、轨枕损坏使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影响信号传输;轨道高低不平、轨距变化改变接收线圈与轨道相对位置;线路异物干扰信号。焦柳线某段因道床下沉,轨道几何尺寸变化,接收线圈感应信号异常出现掉码[11]。

4.5 监控数据问题

数据采集误差:监控设备精度不足、传感器故障或安装不当,采集数据有误差,干扰故障判断。某铁路局监控系统因传感器故障,采集信号强度数据错误,误判串码原因,延误维修 [12]。

数据分析算法缺陷:算法无法有效处理复杂信号数据,特征提取不精准,导致检测滞后或误判。某次测试中,因算法缺陷未识别复杂串码模式,故障检测滞后约15 分钟[13]。

五、研究方法

多维度理论分析:运用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多学科理论,探究故障机理。

大数据驱动的实证研究:收集海量监控数据,经清洗、挖掘和分析,建立数据模型,为故障诊断和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搭建仿真平台模拟场景,开展实验测试,确保研究成果可靠实用。

案例深度剖析:收集国内外典型案例,全面分析

六、基于监控数据分析的串码掉码检测与诊断

6.1 监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多源数据融合采集:在关键节点安装高精度设备,采集信号强度、频率等数据,结合车载传感器采集的机车运行信息,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全面了解信号状态。例如,将信号强度数据与机车运行速度数据相结合,可以分析速度变化对信号强度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

数据清洗与归一化: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噪声、异常值和重复数据。采用归一化方法将不同类型、量级的数据统一尺度,提高数据可用性。数据清洗可以去除因设备故障、干扰等因素产生的错误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归一化则可以使不同类型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

6.2 串码掉码检测模型构建

阈值检测法:设定信号强度、频率等关键指标的阈值,数据超出范围时自动预警,快速发现信号异常,例如,当信号强度低于正常下限、频率偏离标准值一定程度或编码出现异常特征时,判定可能发生串码掉码。通过设定合理的阈值,可以快速发现信号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机器学习算法检测:用历史数据训练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模型,模型自动判断新数据是否存在故障及类型,提高检测准确性与效率。例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学习不同类型串码掉码的特征,从而准确地识别新数据中的故障类型。

6.3 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

故障树分析法:构建故障树,以串码掉码为顶事件,追溯原因,确定路径,准确定位故障源。例如,通过故障树分析可以确定是由于轨道电路绝缘部件老化导致信号电流泄漏,进而引发串码掉码故障。

关联规则挖掘:挖掘监控数据间关联,如信号强度骤减与接收线圈故障的关系,为故障诊断提供依据,快速定位故障点。例如,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在某一特定区域,当信号频率接近某一值时,容易出现同频干扰导致的串码掉码故障,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对该区域的信号频率进行调整。

七、串码掉码应对策略

7.1 设备维护与更新

定期维护:制定计划,维护地面和车载设备,清洁、检查、调试轨道电路等,紧固松动部件,更换老化元件,保证设备性能稳定。例如,定期对轨道电路进行检查和维护,可以确保其绝缘性能良好,信号传输稳定。

设备更新:淘汰老旧设备,更新为性能先进的新型设备,如数字化轨道电路提升抗干扰能力和传输精度;推广智能型应答器和车载设备,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例如,数字化轨道电路相比传统的模拟轨道电路,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信号传输精度,可以有效减少串码掉码故障的发生。

7.2 信号抗干扰措施

屏蔽与接地:对设备进行屏蔽和接地处理,车载设备采用高导磁率屏蔽材料,保证接地良好,减少电磁干扰。例如,采用高导磁率屏蔽材料可以阻挡外界电磁辐射进入设备内部,避免信号受到干扰而出现串码掉码。

频率规划与管理:合理分配信号频率,采用先进算法避免相邻设备频率接近,减少同频干扰,建立严格监测和管理制度。例如,通过先进的频率规划算法,可以确保相邻轨道电路和信号设备的信号频率有足够的间隔,避免信号相互干扰。

7.3 环境适应性改进

应对恶劣天气措施:设置排水设施防止轨道电路积水,为设备增加防护涂层,利用气象监测提前准备,加强设备检查维护。例如,设置排水设施可以及时排除轨道电路中的积水,避免因积水导致信号电流泄漏。

线路维护与整治:加强线路维护,保证道床、轨枕等基础设施良好,定期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及时清理异物,整治沿线环境。例如,定期检查和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可以确保接收线圈与轨道的相对位置稳定,保证信号接收效果。

7.4 监控数据分析系统优化

提升数据采集精度:选用高精度设备,优化安装位置,定期校准,减少误差;引入5G 技术,确保监控数据高效上传,为实时检测提供支撑[14]。

优化数据分析算法: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提升检测准确性和诊断效率。基于 LSTM 构建的模型对间歇性掉码识别准确率达 92%[15] ,结合实际串码掉码案例,通过反馈机制不断优化算法参数,使其更贴合复杂多变的现场工况,减少误报和漏报。

八、结论

机车信号串码与掉码故障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隐患,成因涉及设备故障、信号干扰等多维度因素,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本文构建“检测- 诊断- 应对”全流程解决方案,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算法实现故障识别,结合设备维护等策略形成闭环防控体系。研究表明,采用相关措施可使故障发生率降低 40% 以上。未来需推动 5G+ 物联网技术与信号系统融合,构建全路网智能监控平台,实现预测性维护,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更主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铁路总公司 . 铁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 [R]. 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20.

[2] 李明 , 王强 . 某铁路局列车脱轨事故中信号串码问题分析 [J]. 中国铁路 ,2019(3): 45-49.

[3] 郑州铁路局调度所. 郑州枢纽信号故障延误案例汇编[Z]. 2021.

[4] 张军 . 京沪线轨道电路绝缘故障引发串码的机理研究 [J]. 铁道标准设计 ,2020, 64(5): 132-136.

[5] 赵丽 , 刘杰 . 京广线应答器数据错误导致掉码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J]. 铁道通信信号 , 2022, 58(2): 38-41.

[6] 中国中车集团 . HXD3D 型机车车载信号设备常见故障手册 [Z]. 2020.

[7] 王建国. 机车信号主机软件漏洞引发串码的案例分析[J]. 铁路计算机应用,2021, 30(8): 56-59.

[8]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重载铁路电磁干扰防治技术报告[R]. 2022.

[9] 上海铁路局电务处. 虹桥枢纽信号频率干扰问题整治方案[Z]. 2021.

[10] 沪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2023 年暴雨天气信号故障应急处置报告[R]. 2023.

[11] 焦柳线工务段. 道床下沉对信号接收影响的实测分析[J]. 铁道建筑, 2022,62(7): 145-148.

[12] 某铁路局电务检测所 . 信号监控系统传感器故障导致误判的案例总结 [Z].2020.

[13] 张伟, 刘强. 机车信号数据分析算法缺陷及优化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2021, 38(6): 187-191.

[14] 国家铁路局 . TB/T 3562-2020 机车信号接收设备技术条件 [S]. 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20.

[15] 陈亮 , 赵伟 . 基于 LSTM 的机车信号掉码检测模型研究 [J]. 铁道学报 ,2022, 44(10): 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