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作者

李艳铭

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引言:

初中地理是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理解地理环境,构筑地理思维的主要学科,但是其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托于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难以实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和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为更好地促进探究式学习模式开发,引导学生自主的实践交流互动开展,合作落实学习任务,加快创新意识养成。项目是学习活动主要是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项目任务的完成为导向,有效的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限制,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探索。为此就需要深化项目学习基础上的地理教学活动设计规划,对促进地理教学活动质量,实现核心素养深度培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项目式主题应当充分结合理环境和当前的具体问题,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真实的将项目任务与生活地理实际相互融合,实现任务驱动力的提升。例如在气候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出家乡近五年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影响调查,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强化学习导向落实,保证学习任务的高效开展。

(二)主体性原则

教育活动设计规划要充分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塑造探究空间,从项目主题落地、探究分析方案构筑,都应当以学生为主导进行任务落实,教师需要为其提供相关的技术引导和支持。例如在进行家乡水资源项目的调查中,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调查范畴的选择分析,明确相关的调查方式方法。

(三)综合性原则

项目任务应当融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从多种学科之间进行项目深度开发,例如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完成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撰写、成果可视化呈现等,同时在此基础上保证学生的合作交流分析、沟通能力塑造以及问题处理能力培养。例如在进行家乡旅游线路的规划中,需要整合地理环境、数学基础知识完成计算、语文素养下的旅游攻略撰写等,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育。

(四)层次性原则

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项目任务设计规划应当有一定的层次特征,设定明确的任务要求、提升任务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等等例如在进行家乡地形地貌的调查分析中,基础任务主要是判断家乡的地形特征类型,分析不同地形对家乡交通分布的特征特点,挑战任务设置为家乡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经济发展情况观察建议等等。

(五)评价多元化原则

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发应当转变传统的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指导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过程性评价分析和结果性评价观察,综合学生自评分析和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内容,加快评价过程的综合研究。评价内容不仅要涵盖知识的理解,还需要从探究能力、合作交流、创新创造等方面进行观察。例如在项目完成后,可以结合学生的过程报告、小组互评、教师记录等方面做出评价分析。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一)精准定位项目主题,紧扣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

在项目主体的导向确定是活动设计的基础保障,因此需要紧密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范,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首先需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确定章节的知识内容以及能力目标。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地理环境特点,确定学生真实的项目主题思想。例如在进行自然资源的学习中,综合水资源的理论和地理实践、人文观察的素养要求,设计出家乡水资源状态结果保护的项目,核心素养目标包含了家乡水资源的分布、现状分析以及存在问题观察,结合合理的保护建议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思想。

(二)优化教师引导策略,保障探究深度

在具体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十分重要,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关键环节为学生提供支持,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索时,若是学生面临了困难,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例如学生在进行水资源污染的调查时,未能找到污染的源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工厂的位置分布,观察工厂外围是否有排污口。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结合不熟悉的探索方式,针对性的引导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作出指导探索,以此保证探究方法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最后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分析资源,例如政府所发布的相关资源报告数据、专业地理探索工具、访谈对象的联系方式等等,以此保证学生探索分析的有效性。

(三)强化小组合作设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是项目式学习的基础保障,合理性的小组合作可以提升探索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性。小组可以依托异质分组的基础原则,将认知能力差异明显、能力差异明显的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内部按照学生的特点,做好小组内的分工划分落实,以此保证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去。另外教师需要制定出全面的小组合作探究规范,引导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以此有效地处理小组合作交流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升团队协作的有效性。

总结:结合项目式学习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设计规划,通过规划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交流,有效的处理传统地理教学下的重理论,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模式中,需要充分地符合真实性、主体性、综合性等不同的基础原则,科学的构建出项目框架结构,以此加强教师引导工作落实,强化小组合作交流和多元评价机制。未来综合项目式的基础教学原则以及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角度,从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和课题开发原则,提升项目式探究的科学性。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融合模式,实现地理生物环境、化学等基础理念的融合,拓展项目的深度。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合作教学模式,依托多方资源,加快项目式教学活动的深度开发,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玉华.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模式创设实践 [J]. 读写算 ,2025,(28):166- 168.

[2] 鄢海霞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践——以“ 土地资源” 教学为例 [J]. 中学课程资源 ,2025,21(08):36-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