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径
李文娟
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在基于产教融合角度出发,开展职业教育期间,为切实体现企业对于职业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就需要凭借自身优势条件,为产教融合创造更好条件,同时了解产教融合对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本文就要从产教融合价值诉求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高职院校职业培养策略,以使高职教育改革更多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价值诉求;实践
引言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方面的主要形式,相关工作能够动态化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运作,与产业革新之间存在紧密关联。那么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环节的高职教育,就能在民族复兴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在新发展时期,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是确保高职教育质量成效的最佳举措。在完全明确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价值诉求的前提下,教师更好处理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
1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诉求体现
1.1劳动价值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劳动意识,通过对专业技术的深化了解与实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是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宗旨,也是其在产教深度融合环境呈现出的价值诉求。因为从普通高校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教育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学生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岗位技能不符合现实标准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有序运作。那么站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层面上出发,不断强化广大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以及劳动精神,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职教育的这种不良局面得到缓解,进而明显提高广大高职学生就业的信心和主观能动性使职业人才能在岗位实践的过程中,更好明确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这其中学生思想意识能得到充分转变,在技术水平方面,也将基于产教融合掌握多个专业技能,以此,实现对职业人才劳动价值的充分体现。
1.2教育价值
产教融合可为校企合作教育提供更加全面的机遇。高职院校可切实发挥自身优势条件,为企业人才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凭借人才培训经验,对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导,促进院校教育工作有序稳定运作,并保证相关工作质量成效。由此可知,产教融合能够切实发挥院校职业人才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加符合企业人才准入标准,防止校企教育对接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更好迎合职业人才教育培训要求,为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多位一体化发展提供条件。此外,产教融合改变院校教育结构,使高职院校通过企业岗位实训做好教育对接,弥补院校教育缺失,进而让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价值也有所体现。
1.3社会价值
从目前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目标的设置仍不合理,并呈现思想误区,认为保证符合企业用人标准,才能确保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成效。但是在教育发展环境方面分析,得知,校企合作条件下的职业人才企业聘用率多年都维持在70%以上。而职业人才就业并未能保证更加符合企业要求,而且职业人才就业稳定性也逐渐弱化,因而在校企合作期间,如果仅仅是考虑阶段性和教育要求,就不能保证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出现社会剩余劳动力增多、专业匮乏等现象。而产教融合教育的实行,能够缓解或避免这样的不良现象。基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开展校企合作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使院校在综合角度上助力学生发展,结合学生客观条件及其发展要求,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实习机会,促使学生在一定时期的实习中能够灵活应用多项专业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此前提下,结合企业发展趋势规划院校教育项目,使院校逐渐淡化完全结合企业需要进行思考的意识,以此使学生将来的择业及其发展,能基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考虑,进而提升社会效益。
2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价值诉求的实现路径及对策
2.1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双向教育考核机制
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角度来看,双向教育考核机制是结合职业人才考核要求建立的,借助企业实训考核与院校教育考核两种形式,对人才技能理论学习以及理论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予以分析,从中总结学生学习上的缺失,并基于劳动价值的角度,为学生高质量学习给出合理指导。在此期间,院校以及企业都应当进一步知悉教育主体职责。在规划教育考核项目、变更教育考核方案和设置考核标准三个方面出发,优化双向考核机制。在教育考核项目规划环节上,高职院校要把理论实践确定为考核要点,缩减理论考核量,结合企业专业课程要求将岗位实训归入于教育考核方向,促使学生对岗位实训范围有更好判定,为学生学习方案的确立提供依据。在考核方案变更环节上,院校应对教育考核采取评分制。其中理论实践态度,专业理论基础以及技术应用等,应被确定为教育考核中的的主要项目。如果学生的考核未能符合预期标准,院校就要为其提供复考的机会,如果学生考核成绩达成了预期标准,就要引导其参与企业实习活动,进而使高职院校人才考核能够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角度进行项目。在设置教育标准时,应当结合企业业务考核项目,将考核项目进行规划,结合业务考核开展综合教育考核工作,可使院校教育培训过程能结合企业考核要求进行运作,进而强化学生工作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在实习环节能更好施展自身所选专业的重要作用。
2.2加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
从产教融合教育的层面来看,教师队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工作,那么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期间,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与行动:其一是教师应对自身专业将来所对应岗位的工作项目予以全面明确,并表现出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能从行业长远发展的层面上,给学生提供出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发展建议,以开阔学生认知视野,调动其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快速强化专业技能。其二是教师应与指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助企业优势条件,逐步提升院校职业人才教育培养水平,使学生在专业实习方面能积累更多经验,以免高职教育工作偏离专业要求。其三是教师应体现出较强的思想创新能力和工作探索能力,这样有利于更好迎合企业以及社会发展趋势,动态化调整教育,确保院校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始终能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促使企业与院校教育达成对接。明确这三点内容,可有效提高教师实训水平,使教师在思想引领以及教学工作等环节上,通过适度的思路点拨,促使学生更快解决难题,增进院校产教融合的充分性,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除此之外,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需要以产教融合为依据,将教育结构进行合理调控,以此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可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2.3注重高职院校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的前瞻性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与行动,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持续向好发展的最佳举措。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改革,也应将高职教育前瞻性运作确定为基本思想原则,强化院校的先进思想实践能力,以使其自身在教育活动中,逐渐累积经验,以此为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更好条件。比如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方面,院校应与企业良好合作,结合行业客观条件及其发展需求进行思考与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其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将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在自我提升方面做起,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工作执行力。在此期间,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共同建立完善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完全知悉教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以更加柔性化的方案实行教育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建立更加符合其自身的学习模式,促使其在长期的正确思考中,建立自主思考的习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以产教融合的思想为指导进行人才培养,能明显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为学生将来的更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结语
高职院校注重产教融合意义重大,可使教育改革工作得到更好助力,为缓解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方面的难题,高职院校就要通过与校企关系的建立,促进教育教学的多方对接,以期不断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质量,保证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朱文艳;邓勇;王骁;龚清林.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2(07)
[2] 仲尚伟.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时代特征与路径选择[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6)
[3] 王莉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诉求与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20)
[4] 郑丽伟.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