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高雪桐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北京市 100050
【摘要】目的:对患有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0名组织开展实验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有40名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患者服务,应用综合护理措施为实验组患者提供服务,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对各自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效果要比对照组更好,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P<0.05);实验组对本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39名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对本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32名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可以看到差别较为明显,统计学研究意义较大。结论:在对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合理应用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效果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这一疾病会导致患者下肢出现缺血性坏疽,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则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感,患者患有两种疾病痛苦将会更加严重。为了避免病情恶化,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饮食以及运动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对病毒感染的皮肤问题进行治疗,所以必须进行综合护理。基于此,本文对患有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现将实验研究汇报如下:
1研究资料与研究方式
1.1研究资料。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80名组织开展实验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有40名患者,对所有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统计学研究价值较低,所以可以进行对比试验。
1.2研究方法。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患者服务,应用综合护理措施为实验组患者提供服务,第一是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护理工作人员要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制定护理计划;第二是进行疼痛管理,可以应用药物,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感;第三是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及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及时消除负面情绪;第四是做好糖尿病治疗预防,合理制定患者饮食计划以及运动计划,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严禁高糖、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严禁烟酒,依据患者情况合理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帮助患者恢复;第五是做好皮肤管理,选择合理药物对皮肤创口进行消毒包扎,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3实验观察指标。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对各自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方式
应用spss21.0应用软件来分析本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如果分析结果P<0.05,则说明实验研究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统计学研究意义相对较高。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效果要比对照组更好,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对本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39名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对本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32名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可以看到差别较为明显,统计学研究意义较大。
3讨论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病变并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周围血管病可以导致下肢缺血性坏疽、感觉异常等;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病变表现为顽固的剧烈神经痛及感觉过敏。两者合并明显加重症状,增加患者痛苦。这类患者既需面对糖尿病本身的管理难题,控制血糖、防止病情加重,又需处理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损伤、神经炎症等一系列身心问题。临床护理必须因患制宜,既关注糖尿病的全面系统管理,定期测量血糖、指导饮食及运动,调整药物治疗;又要重视局部创面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二次感染。同时,心理护理也很关键,通过健康教育减轻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体会:
3.1综合评估与计划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合并症患者的护理需要高度个体化。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带状疱疹的感染部位、后遗神经痛的频率及强度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而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同时针对性使用镇痛药物;采取物理敷疗方法减轻疼痛,辅以心理护理和镇静药物改善睡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控制血糖,增加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重视创面护理,保证清洁干燥;适当活动改善微循环;以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只有贴心、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模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疼痛管理的挑战
带状疱疹后神经病变的剧烈神经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多模式疼痛管理对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第一,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可选择三环类抗忧郁药、抗癫痫药等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辅以鸦片类镇痛药物。注意不同药物的适应证、禁忌及不良反应,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第二,物理治疗可缓解疼痛,常用的包括超短波、红外线治疗,以及冷热敷、按摩等。物理因子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水肿、优化细胞内环境等机制产生镇痛作用。第三,心理干预也非常关键。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克服负面情绪。训练患者使用无害的分心法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知。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温暖关怀,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第四,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活动和休息计划,保证充分睡眠。仅凭单一治疗措施难以奏效,只有系统整合应用各种模式,制订科学个性化治疗方案,方能全面有效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的发生与血糖控制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对合并症患者必须重点关注血糖管理,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在理想范围。这需要指导患者计划规律而均衡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选用适宜的降糖药物,必要时采取胰岛素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同时,预防和监测并发症也极为重要。如定期进行眼底或视网膜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重点检查足部,预防因缺血性溃疡而出现截肢的可能。此外,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筛查心血管并发症,防止病情加重。
3.4皮肤护理与感染预防
带状疱疹后神经病变可导致严重的皮肤损伤,这为各种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侵入和繁殖创造了条件,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对此类患者的创面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详细评估皮损面积、深度、愈合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依照创面愈合阶段采用相应的敷料,如纱布、膏药、生长因子等,帮助创面尽快闭合。其次,严格按医嘱对创面进行清创、换药。操作前后洗手消毒,使用无菌敷料材料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指导病人配合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再次,密切监测创面愈合情况,观察是否存在化脓、肿胀、血肿等感染体征。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最后,做好出院指导,教会患者正确换药方法,避免搔抓创面,保证创面愈合后期继续得到妥善照顾。
3.5心理支持与教育
带状疱疹神经病变的顽固性剧痛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睡眠障碍以及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护理与支持对这样的患者尤为重要。
第一,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深刻理解该病的自然病程,熟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管理方法,明确专业治疗的重要性,增强病人对康复的信心。第二,通过积极沟通,让医患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想法,释放负面情绪。针对性地给予鼓励,使其保持乐观信念。第三,通过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找到舒缓焦虑、抑郁的方法,如听音乐、做导向想象、习惯改变等,全面改善心境。第四,与家属保持联系以获取更多信息,指导其给予温情脉脉的精神支持,避免批评指责等消极态度。第五,必要时可短期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以控制情绪症状。
3.6团队协作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病变的患者情况复杂,需多个专业共同参与全程治疗与护理。
内分泌科医生负责制定控制血糖的整体治疗方案,包括用药、饮食指导等,并定期评估血糖水平,调整治疗策略。神经科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痛状况,选用镇痛药物,必要时进行神经阻滞治疗。皮肤科医生重点负责皮损的治疗,选择抗病毒、抗感染药物,并指导护士进行创面护理。康复科通过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处理患者的功能障碍与心理问题。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需要保持沟通,掌握病情动态,制定配合的治疗措施。如神经科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皮肤科与内科医生也需互相配合,控制感染与用药。只有多学科合作,制定系统性的治疗方案,方可有效治疗此类复杂病情。这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后极为重要。
3.7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对合并症患者来说,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培训是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要增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共同参与疾病治疗。
首先,利用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评估患者的知识面和认知水平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详细解释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病变的成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强调糖尿病的终生治疗属性,培养病人的治疗信念。其次,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监测症状体征等自我管理技能。针对性地传授疼痛处理方法,如良好体位、热敷按摩、放松训练等。制定个性化健康行为计划,培养良好生活方式。最后,定期跟踪回访以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纠正误区,进一步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
在本次实验研究当中,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效果要比对照组更好,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对本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39名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对本组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有32名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可以看到差别较为明显,统计学研究意义较大。
4总结
总体而言,护理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需要全方位的关怀,从身体到心理,从疼痛管理到疾病控制,都需要护理团队的密切合作和患者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对患者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健康和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孙磊,王翠英,张香菊等.1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2,8(8).
[2]俞匀,唐伟,娄青林.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点[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04):369-373.
[3]刘倩文,周国强,叶柱均等.MTHFR基因多态性和脂蛋白磷脂酶A2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2,40(02):171-174.
[4]齐建翠.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疗效分析[J].中国校医,2021,35(06):453-454+457.
[5]王婷婷,王剑威,周悦等.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4):2711-271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