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黄雪玲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第五小学547300
摘要:运用项目化学习法,能帮助学生提高整体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学习平台,凸显整体阅读价值。然而,在阅读中学习与项目化学习不谋而合,把核心素养的目标融合在项目化学习中,这对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以完整的书籍阅读为切入点,强调新课程标准下项目化学习与新课程标准的贴合之处,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整本书的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学生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学业压力的增加,许多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存在抵触情绪。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项目化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真实任务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项目化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项目化学习遇到了一定挑战。基于此,教师需要探究如何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促进小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素养的提升。
1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意义
1.1有助于发展语言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深入研究书中语句,深度探寻其中的修辞手法,细致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教师需要让班级学生从基础的语言感知、语言体验逐渐过渡到语言分析、语言感悟,最后到语言运用和语言创新。这能够使小学生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语言认知体系,更好地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1.2有助于提升审美品位
一本完整的书蕴含大量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小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获取更多语文知识,积累更多阅读经验,还能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体会到书中的语言美、情感美等,从而形成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文学审美品位。
2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寻找趣味性项目,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项目化学习模式,以驱动型任务激发学生长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促使教学目标真正实现。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书籍中的人物发现趣味研究项目。当学生阅读小说等文学作品时,通常会关注故事中的人物,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某位角色会做出某种行为”“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等,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研究兴趣。例如,以《水浒传》中经典情节《景阳冈》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其中人物,后根据学生问题总结出有研究价值的项目任务,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吴用的绰号名为智多星?卢俊义因何上梁山?故事最后结局为什么让人觉得可悲可叹?学生还可能对某个特定角色或一类角色产生兴趣,且针对角色提出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提问,组织有关这些角色的项目活动,以引发学生阅读热情。其次,教师还可通过挖掘故事情节创建创意研究项目。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情节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探讨不同情节的异同之处,从而形成有趣的项目任务。
2.2细化项目,使阅读教学有深度
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除有利于教师完成学科教学外,还能进一步推动学生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细化项目框架与支线,在保证完成阅读教学的前提下,同步培养学生的表达分享能力与意愿,进一步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首先,在驱动性阅读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基于项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设计。依然以课外拓展名著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全本阅读任务的实际认知层次进行评估,根据教材内容中“走近人物”的引导要求,设计“你能为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设置人物档案吗”这一驱动性阅读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后续学生上交的人物档案进行批注整理,选出学生较为关注的人物与重点情节,引导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行细读;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人物评说会的形式继续加深阅读教学的内容层次。除此之外,在进行驱动性阅读问题的设计时,教师还应认识到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培养阅读习惯,因此,问题设置与导读课设计应具有多样性,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2.3设计任务支架,突出个性实践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的项目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施个性化课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预先设计好的“学习主题”中挑选出一项内容,作为学生个人项目化学习的任务。但是,在进行项目化实践时,一定要与所要阅读书目的特点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产生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将项目化实践的积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尽管语文课程与理科课程不同,但依然可以用有个性的情境演绎等方式,将书籍中的一些精彩环节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与此同时,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深入到书中人物的生活中,去体会到小说中的各种人生百态,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发挥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鼓励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教师为了能突出课程内容的典范性,鼓励学生阅读整本名著,并形成创新的探究性思维。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并利用项目化的学习,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节约学习时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发现连贯阅读学习的意义。教师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自主探究,把自己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升华个人的思维和情感,与他人分享阅读感悟,有远见卓识,并学习他人经验,通过整本书阅读获得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妍.小学整本书阅读中如何有效开展项目化学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2):150-151.
[2]周慧珍.利用项目化学习助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0(31):51-53.
[3]王艳红,王祥.用项目化学习助推整本书阅读[J].江苏教育,2021(1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