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郝霞霞

永登县苦水镇南峰初级中学 730304

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核心素养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起到“以美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将其作为教学导向,既有利于优化课程整体水平,也有利于构建系统的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体系。

一、初中美术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意义

(一)知行合一:回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把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当中,既能促使学生把美学知识变成实际应用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美学知识的理解,改进艺术欣赏水平,在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审美素养和革新精神成为评判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情形下,重视初中美术课里核心素养的培育,既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建起全面审美认识体系的关键路径,给学生的全面发展赋予了助力。

(二)优化教学落实课程标准方针

把核心素养导向观念放进初中美术教学里,并形成对应的实践途径,这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规定,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推动意义,按照新课标的中心思想,“依照核心素养创建课程体系”成了重要指导方针,核心素养是贯穿教学全程的关键要素,它是教育目的的直接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要加大培育力度,制订契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进而达成初中美术教育体系的全面改善。

(三)更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把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当中,美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促使课程开发朝着个性化的方向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全面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成果,按照这些成果来革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核心素养内涵的深入探究,教师可以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做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美术情境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技术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中的应用

在初中美术教育实际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介资源整合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以此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现经典的艺术作品以及相关素材,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及其蕴含的深层次内涵,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营造出多元化的教学场景和实践平台,促使学生借助视觉观察,听觉感受,情感共鸣等手段深入探究美术作品的艺术特性与审美价值,尤其是针对“设计与装饰”这一专题展开教学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海报或者广告案例,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设计要素所具备的功能属性,诱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要鼓励他们自行动手去创作,进而加深对设计理念的认识程度,对于那些没有艺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想要独立完成海报或者广告的设计工作常常会碰到不小的难题,这时教师便可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经典范例,指导学生仔细剖析,这样就能从中得到启示,并且改良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讲解平面构成原理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出关键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图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把握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对已有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加以剖析,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改进的办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全面地传授有关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法要点以及相关技能技巧,而且还可以极大地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水平,而且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互动气氛。

(二)构建图像情境以奠定识读基础

图像情境包括了图片、王大根认为“读图时代”背景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具备现实意义,在美术教育范畴内,图像识读属于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要想提升该方面的能力,就要依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来支撑,吕柯奕教授的《赋予材料以生命》课程,通过不同种类的图像资源应用,对材料加工工艺以及创新办法展开深入剖析,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宽他们的思维范围,《清明上河图》的例子中,针对原作幅面较大、细节难以辨认的情况,教师采用分段放大显示并配合动态演示的办法,引领学生逐渐领会画面内容,做到审美评价和文化体验的有机结合,从核心素养培育角度出发,图像情境的设计应重点考虑素材的选择及其运用方式的合理性,部分美术教师存有丰富的图像资源,但是过度依赖幻灯片等单向信息传递手段,致使师生互动受阻,学生陷入浅层次的认知困境,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虽引入了视频资料,试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因为播放时长较长而打乱了整个教学进程,有个别教师甚至用技术类微课视频取代课堂上的实践或者自主探究环节,结果事与愿违,这种情形下,教师应该依照课程内容、所处学段以及个体差异,妥善挑选图像资源并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情感共鸣与解决问题的方向,慢慢提升学生的图像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属于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在艺术实践里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重点在于促使他们走进生活场景,加深感官体验,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情境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身处特定环境之中体会美,从而改进审美鉴赏水平和人文素养,“家乡美景”这个主题课程可凭借地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唤起学生的地域认同感,通过《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经典画作,从不同角度阐释其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进而引领学生领悟艺术表现手法并养成批判意识。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开拓学生接触经典艺术作品的渠道,促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在初中美术课里采用情境教学法创建直观而有感染力的教学环境,可以全面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独特意义,教师要针对各个部分作出系统的安排,恰当地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他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平常的现象,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进而加强学习的动力,改进自我信心,培养对生活美学以及艺术价值的认知能力与鉴赏水平。

​总结

教育实践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全面考虑其个性化特点和兴趣偏好,科学规划教学计划,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成果,教师要深入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方面展开系统的探究,依靠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情境化的教学形式,凭借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欣赏美,通过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加深对美术文化的认识,培育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逐步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周芬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问题情境教学探索 [J]. 新课程研究 ,2024,(33):114- 116.

[2] 黄瑞棣 . 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 设计·应用” 单元课的教学研究 [D]. 贵州师范大学 ,2025.

[3] 刘怡雯, 李大琪. 核心素养背景下情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J]. 上海服饰 ,2025,(04):90-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