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路径浅析
赵得聪
莘县樱桃园镇姜庄小学25243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对学生而言,阅读是学习,是充实,是体味文化,是回顾历史,是精神的旅行,是思想的驰骋,是与作者的会心交流,是自我灵魂的感悟升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路径
引言
阅读对于小学生语言的积累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素质的基础。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向内输送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掌舵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路径,以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意义
阅读能力是开展语文学习的一项基础能力,语文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语文素养的提升要经过充足的阅读积累,因此开展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学生将拥有更多可以自主利用的阅读时间与交流机会,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在个人阅读与集体交流中对所读内容进行思考,而不会因“灌输式”教学和繁重的课业压力失去静心阅读的兴趣,阅读热情和阅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对课外作业的简单重复训练,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2.2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许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但是,这种阅读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落实,许多教师没有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团糨糊”的现象。这样会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无所适从。
2.3阅读的内容较为匮乏
新课程提出全面发展人的要求,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是全面的、现实性的、新颖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匮乏,只是局限在课本当中,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只有诗歌和散文是值得阅读的,摒弃了小说阅读,这就更加缩小了阅读的范围。阅读能力不会只依靠阅读理论和方法得到提升,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真情实感,阅读能力才能由此提高,所以,要拓展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机会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路径
3.1以生活为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实际。首先,可以从课外阅读入手,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增加阅读知识量,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生动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其次,还可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事件、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课堂是人与人精神交往的神圣殿堂。课堂上的阅读氛围对于阅读教学十分重要,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的境界当中,从中体会到文本中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善于营造阅读气氛。如,在教室的空地上摆放书架、收集图书,可供学生借读;在走廊打造读书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受阅读气氛的熏陶;学校可以创办演讲朗读比赛的活动,刺激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除了学校,影响学生最深的是家庭,所以,学校要和家庭沟通,在家庭也要营造阅读的气氛,形成连贯的教学。
3.3创设情景教学,为直观阅读拉近距离
情景教学在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室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开展阅读教学,打破静态阅读的沉闷课堂,在动态化的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了解阅读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创设教学情境时,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目标,导致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教学脱节,进而导致学生的阅读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理解文章所含深意。因此,教师要及时提升自身的情境创设能力,充分发挥情境境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涵。
3.4拓展阅读资料与开展阅读活动
资料的拓展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天性”的驱使下,学生对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切入点。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辩论赛、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帮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践行语文课程实践性特征的必然选择。(一)拓展阅读资料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师的“教”能够帮助学生展开与文本、作者的深度对话,进而理解文本内核。学生对文本内容之外的信息了解甚少,无法抵达文本核心,教师需要根据阅读内容拓展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二)开展阅读活动为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征,教师要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辩论赛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赋予学生全新的阅读体验。
结语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慢慢就能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黄秀芸.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
[2]王春艳.小学语文阅读问题教学法及其有效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2).
[3]阿说木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