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

辛景龙

旬邑县清塬镇九年制寄宿学校 邮编:7113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能够重构学生的认知,提高核心素养,使语文学科建设更加完善。然而,在碎片化阅读影响之下,整本书阅读出现阅读内容随意化、阅读思维扁平化、阅读评价系统单一化等问题,这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基于此,教师要转变阅读指导模式,重视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也要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这样,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快乐。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下,初中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融入其中,目前尽管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深入探索更加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策略予以优化。因此,我们应切实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面系统理解“整本书阅读”的含义,引导教师学习并总结新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从而使学生开阔自身视野,丰富人文素养。

1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是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基本要求,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经验、扩大阅读面、提升语文素养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历史生平和主人公的具体形象特征后,更容易与作者产生阅读共鸣,进行深度拓展阅读;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自主阅读能力。相对于篇章阅读来说,整本书阅读的视野要更加开阔,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读起来有助于养成多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将书中的感悟与自己的经历结合,不断发现自己、提升完善自己。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2.1学生阅读思维的被动性

思维的被动性是指教师在学生阅读的指导中居于“主导”位置,学生被迫或甘于成为教师的跟随者。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形,一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作为接受者被动地学习知识,缺少独立思考。另一种是教师放任学生自主阅读不加以指导,学生的思维会逐渐变得散漫。总之,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教,学生不学”的思维将极大影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深入的思考。

2.2教师未能认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核心素养的功能和必要性,但并没有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多数教师忽视了精确区别传统式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差别,仍以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文教学为主导,致使整本书阅读活动流于形式,导致整本书阅读活动效果差。

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3.1注重合作阅读,组织互动交流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按能力层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布置专题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而后组织互动交流,展示成果。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分出更多的小组,把内容划分得更精、更细,让学生学得更为深入扎实。经过为期两周的任务阅读后,各小组互相分享交流学习情况,整合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成果。

3.2选择深度文本,奠定阅读基础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在“读什么”上作出清晰的定位,基于新课标要求和学生阅读基础,把那些最为经典的、最有探究价值的、最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的语言文本迁移到语文课堂上,才能为深度阅读打好基础。教师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主要引领者,需要广泛涉猎经典文本,提升阅读深度和审美境界,才能挖掘到适合深度阅读的语言文本。

3.3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共情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可以选择师生共读教学策略,在阅读中共同体验、感受和思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心得和情感。这样的开放式沟通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当学生看到教师也如此珍视和享受阅读时,他们会更有动力投入阅读,逐渐养成深入、细致的阅读习惯。这种师生共读方式让师生获得共同阅读体验,不仅增强师生间的共情和信任,更有力引导学生走进书的世界,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4积极引导,创设整本书阅读氛围

学校是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最佳场所,开放学校图书室、开设班级读书角等,创建“处处有书读、时时能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阅读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检测及深化阅读效果。例如,班级开辟“阅读园地”作为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区,及时更新学生的推荐书籍和阅读收获;借助整本书思维导图、创意书签、读书小报等,营造持续阅读氛围;通过班级微信群,落实整本书阅读打卡,上传阅读视频,发布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激励学生专心致志读完、读好整本书。

3.5评价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学生是阅读的第一主体,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阅读中找到成就感。但学生评价不应该盲目,教师要设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学生对照标准自查自纠。其次,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与学生相处时间多,更加了解学生的性格,对于学生阅读各个方面评价更真实。家长可以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讨论当中,进行正面指导。最后,教师作为引导者,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点评应该深入学生的内心,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自信心。

结语

总之,整本书阅读能够弥补单一阅读的不足之外,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寻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促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为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琴 . 整本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J ] . 文科爱好者, 2023 ( 3 ): 93-95.

[2 ]刘婷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 13 ):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