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元评价视域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探究

作者

王亚娟

河南省许昌市第一中学461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能够体现开放性、体验性,并且作业还要带有项目任务的性质,帮助学生完成多元化的实践探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即各任课教师需要思考,应该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效果,带领学生在探索中完成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值得注意的是,作业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夯实道德与法治知识基础、实现查漏补缺的有效方法。由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就需持续探究改进作业设计策略,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锻炼条件,顺利达到预想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元评价;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引言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兼具智育和德育、理论与实践多重属性的课程,使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水平、人文修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作业评价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既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也能对学生下一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实践形成指导,基于此,教师应从多元评价的视角做好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力求作业内容聚焦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体现“双减”理念,以下对此展开详细研究。

1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现状

对于新课改的实施情况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等科学新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为各专业任课教师平时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引,需要他们做出针对性创新变革,具体在作业设计环节同样如此。由此,实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基于科学理念指引为设计优质练习作业付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问题包括:有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单纯考虑学生练习目标等,而对学生主体兴趣考虑不足,因此往往很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作业练习活动,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大幅拓展;有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味坚持统一思想,而对学生个性差异重视不足,因此有的学生就难以通过针对性作业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与素养;很多学生无论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基础知识积累还是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并不能够全面深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在作业设计环节,许多教师对此现实认识不足,较少引入小组合作元素,没有为学生创设互相启发拓展思维的机会,所以他们的锻炼效果即大打折扣,不利于其深化课堂知识理解,进而无益于其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在当前学生中心地位得到强化的大环境中,很多教师依然自己单方面决定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很少给予学生自主权,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无法专注于练习,更无法取得预想学习成效;有的教师为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学科能力与素养,通常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练习作业,这样可能无法促使学生达到预想的锻炼效果,甚至还会慢慢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其以后长远的学习以及成长无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恰当地设置作业,并借助作业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努力寻求科学改进方法与策略,尽力为学生营造优质的锻炼环境,促进学生通过有效练习迅速拓展思想道德素养,实现预期学习发展目标。

2多元评价视域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探究

2.1设计综合实践作业,评价学生问题处理情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指出,学校应该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拓展并设计课外教育活动,使知识走出课堂,运用社会实践强化知识理解,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该结合社会热点话题设计实践任务。例如在国庆节前夕,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并开展主题为“我与祖国共成长”的展示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互相讲述自身经历的方式增加对国情的理解,培养爱国情感。

2.2以素养为评价标准设计情感体验作业

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知识、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突出的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得以发挥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课程知识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素养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以此设计情感体验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价值的发展,提升能力水平。结合新课标,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教师可以择取其中一项或多项素养设计情感体验作业。

2.3设计灵活自主作业,升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一直以来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独断地决定学生课后练习作业内容与形式,学生没有自主权,而结果就是很多学生无法真正达到预想的锻炼效果,无法有效拓展学科能力与素养。而且,随着教育教学环境不断变化,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另外,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主体作用日渐突出,并慢慢得到了广大任课教师的认可与重视,需要他们在包括作业设计在内各环节做出相应改变。

2.4以过程评价为导向设计指导性作业

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设计既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发展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鉴于此,教师应坚持以过程评价为导向设计指导性作业。从传统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情况来看,教师主要设计书面抄写作业、口头背诵作业,而后以学生的书面作业情况和背诵结果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此,教师应注重过程评价,并以此设计指导性作业,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过程中实现持续发展。

结语

在多元评价背景下,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加以分析,不仅能够推动学科评价与作业内容的优化与完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作业创新,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教师应加大对此方面的关注,通过自我总结,反思作业规划中的不足,并及时完善,为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程伟,于冬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0(4):65-68.

[2]白雪峰,张立坤.何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5):78-80.

[3]林端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