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优化教学策略

作者

邹巨臣

湖南省平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414500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们往往拟一题目,让学生围绕题目来写。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有限了。读写结合教学法弥补了这一缺陷。读写结合教学法,就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教学法,可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教师若想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则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要从读写结合角度出发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统筹与整合,要在教学策略指导下开展多样化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要利用此种方式提高小学生语文读写双重素养。

一、读写结合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可有机统一“吸收”和“表达”,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阅读与写作的心智活动过程十分相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感知、加工与理解,逐步掌握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技巧,在写作过程中,要先整理已掌握的写作素材,再选择适宜的写作技巧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1]。由此可见,读写均需对语言知识、材料进行整理以及外化表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另外,读写结合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利用观察、模仿等方式习得知识与技能。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可让学生在模仿中实现知识转化,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三)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迁移理论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揣摩文本的写作思路及表达方法,进而在写作中迁移运用。而写作过程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使其巩固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仿写。相比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文章作品的选择上更强调文质兼美,体现时代感,在体例和内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因此,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美文较多,这里的美并不单指语言运用的优美华丽,还指文章具有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契合学生审美趋向的美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后进行仿写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作者使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极具冲击感的颜色描写编织出一幅真实可感的秋雨图,无论在语言艺术上还是在意境传递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一自然段,让学生自行分析其写作特点,并根据自己的分析思路尝试完成秋天雨景的仿写训练。在仿写中,学生可基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想象,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续写。在文章续写训练中,小学生不仅要了解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创作思路、写作意图、文章结构、修辞运用方法等要素,还要充分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要了解作者描写情感的方式,然后综合上述要素进行故事情节续写练习。语文教师开展此种读写结合训练活动,不仅可以启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借此锻炼他们情感感悟和情感表达的能力,进而提升其阅读与写作综合素养[2]。以《珍珠鸟》一课为例,作者运用细腻亲切的笔触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通过细致描写珍珠鸟从“害怕”人类到“信任”“依赖”人类的变化过程,体现了作者喜爱珍珠鸟、关爱珍珠鸟的思想感情。对此,小学生在进行故事情节续写时,也需要在字里行间中展示出这份浓厚的情感。此文倒数第二段内容写的是作者在伏案写作时,珍珠鸟却在他的肩头睡着了,还砸吧砸吧嘴,仿佛在做一个美梦。而小学生则可以接着这一段内容进行文章续写,例如,当珍珠鸟醒来后,它不舍得离开作者,便又跳回到书桌上,用小尾巴扫一扫稿纸,用嘴啄一啄墨盒,一会儿又在作者眼前蹦蹦跳跳,而作者也会不时与珍珠鸟进行互动,摸一摸它毛茸茸的小脑袋,给珍珠鸟喂水,等等。小学生通过续写作者与珍珠鸟的相处过程,不仅再一次加深对了文章情感的感悟,还能通过故事创新性编写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借此开阔小学生的文章写作思路,提高其阅读与写作的综合水平。

(三)改写。改写是在对文本充分理解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对文本进行改写的一种写作形式。古诗词是很好的改写素材。古诗词语言凝练,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较低,较难理解,将其改写成小短文,有利于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如《寻隐者不遇》,有学生就改写为“我问松树下的童子,他师父哪里去了。小童说他师父采药去了。只在这山里面,但茫茫大山,不知道他在哪里。”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枫桥夜泊》,有学生改写为“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在啼叫。天已经很冷了,都落下霜了。我坐在停靠在江边枫树下的渔船里,因为忧愁难以入眠。夜半,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一声声送到我这难以入眠的小小的渔船里。”童话故事也是很好的改写素材,如《灰姑娘》可以让学生改写:如果灰姑娘没有听从仙女的指示在午夜十二点前离开舞会,故事将会怎样发展。改写不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对其今后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也是学生的“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一切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复杂的教学形势,加快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子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黑河教育,2018(01).

[2]单业珍.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