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

何闪闪

柘城职业技术学校 476200

摘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既要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也要充分展现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价值。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并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导入思政元素,使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

将课程思政作为中职语文的核心方向,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使命,帮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明确发展方向。这能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中职院校需重视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教师能力,加强课堂与思政结合,强化思政育人功能,提升教学质量。

一、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意义

(一)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立德树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是当前中职语文教改的基本任务之一。课程思政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导向,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能够直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深远影响,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品析、感悟和运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职语文教学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为深刻体会作品中蕴含的高质量道德思想和深刻哲理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人或事物中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以及其描述的行为准则进行探究,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处事原则与价值观,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二)助力学生树立坚实的政治信仰与人生目标

在培养国家未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人才过程中,中职院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中职院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政治信仰和人生目标教育指导。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使命,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语文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是推动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利用互联网相关资源,可有效提高中职生对课程思政下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其爱国情感,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爱国之情,进而激发出他们对祖国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与追求,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是无数的民族志士在坚定的人生目标与政治信仰基础之上建立而来,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起坚定信念。

二、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一)遵循教学规律,依据主题整合教材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程讲解的初期以教材为纲搜集课程思政资源,力争使中职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理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应如何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准确把握小说情节,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维护人的尊严与人权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解读,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引导其崇德尚礼。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演绎课本剧等形式,传播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热爱与崇敬之情。除此之外,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深入角色内心,体味不同人物的在心理上的变化。教学既创新、求真务实,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清晰、分明,使教学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

(二)强化情感体验,推动思政教育内化

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思维方式以及人文情怀等方面。因此,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渗透。与此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课程教学要求以语文理论知识作为有效载体,结合当下信息化教育教学相关资源深度挖掘其育人元素,继而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与引导学生价值观之目的。在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这也就要求教师将自身所学知识与思政理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来提高其人文素养,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思政教育内化。这说明课程思政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就是说将课程思政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发挥二者各自优势,使其相辅相成。当前,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语文要实现“内化为心,外化为形”这一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一种能引起学生情绪变化的场景或教学氛围,强化学生情感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系列问题,进而推动思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学习。

(三)依托党史教育,完善课程活动载体

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和目标均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置于首位,这与党史教育中传承红色精神、延续红色血脉的核心理念相一致。例如,通过不同方式呈现红色故事,共同阅读和传播红色经典。将红色文化教育与主题班会、主题征文、诗歌朗诵、主题演讲、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相结合,统一安排、部署和实施,确保每月有主题、有活动、有新成效。通过这种方式,将红色基因深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全面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是实现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根本途径。

三、结语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对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德育元素。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适时开展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突显中职语文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1]罗晓雨,黄轶,彭茂辉.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15):29‐32.

[2]吴姗.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09‐210.

[3]颜学东.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思维渗透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探究[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05):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