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趣课堂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的实践
顾静静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在思趣课堂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的实践策略。通过分析思趣课堂的内涵与特点,阐述其对小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案例,从趣味导入、情境创设、多元朗读、想象拓展、读写结合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实施途径,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感适应性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趣课堂;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语文教学
一、引言
语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并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适应性能力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的意义。思趣课堂强调以思维为导向,以趣味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为语感培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一)思趣课堂的内涵
思趣课堂是一种融合思维训练与趣味元素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它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思趣课堂的特点
运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引入诗词背后的有趣故事或相关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诗词的意境。
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与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如在阅读教学中,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三、思趣课堂对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激发语感体验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思趣课堂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主动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语感体验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四季美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季节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四季的语句,学生更容易在兴趣的驱使下体会文字所传达的美感,增强语感。
(二)促进语感的多元感知
思趣课堂的多元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感知语言。在情境中,学生可以结合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来理解语言的意义与情感,丰富语感的内涵。比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点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表演过程中对文中的语言表达有更深刻的感悟,提升语感的适应性。
(三)培养语感的迁移运用能力
通过思趣课堂中的思维训练与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语感知识迁移到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拓展练习等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将在一篇课文中获得的语感经验运用到其他类似文本或实际表达中,从而提高语感在不同语境下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四、思趣课堂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趣味导入,唤起语感期待
在每节新课开始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简短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新课。例如在教授《司马光》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讲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梗概,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想知道在原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故事的吗?” 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好奇与兴趣进入文本阅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感。
设置悬念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先提问:“植物没有脚,它们是怎么去远方安家的呢?课文里藏着许多有趣的答案,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这样的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更专注于文字内容,主动去体会文中描写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语句的语感特点。
(二)情境创设,深化语感理解
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在学习《购物》相关的口语交际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室模拟一个小超市的场景,摆放一些文具、玩具等物品,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交流。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语感体验。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展示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同时配乐朗诵课文。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视觉上被桂林山水的美景所震撼,听觉上受到朗诵的感染,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描写山水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等语句的优美语感,仿佛身临其境。
(三)多元朗读,培养语感韵律
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如朗读《静夜思》时,选择悠扬舒缓、带有古典韵味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在音乐的烘托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读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惆怅情感,感受古诗的语感之美。
对于一些对话较多的课文,如《陶罐和铁罐》,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与情感变化,在朗读中更加生动地表现出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从而深入理解人物对话中的语感差异,提高语感的表现力。
五、实践案例分析
以《火烧云》一课为例,在思趣课堂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
趣味导入环节,教师先播放一段火烧云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的视频,让学生被火烧云的美丽景象所吸引,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神奇的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里会告诉我们答案哦。”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唤起语感期待。
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展示多幅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画面。同时,教师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图片与音乐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描写火烧云 “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等语句所营造的色彩斑斓、变化多端的意境,深化语感理解。
多元朗读方面,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美;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节奏与语调的变化,读出火烧云变化的神奇感;最后请个别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多元朗读活动,培养学生语感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六、结论
在思趣课堂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感适应性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趣味导入、情境创设、多元朗读、想象拓展和读写结合等实践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多元感知、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有效提升语感适应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与创新,充分发挥思趣课堂的优势,为小学生语感的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助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2] 王尚文。语感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3]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4]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5] 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6] 魏书生。魏书生文选 [M]. 漓江出版社,2024.
[7] 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8] 黄厚江。黄厚江讲语文 [M]. 语文出版社,2023.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思趣课堂视角下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2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