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技术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王文芬
上海市民办远东学校 上海市嘉定区 201808
当前,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面临三种现象,一是老师讲解、被动接受、似懂非懂;二是学生学习、蜻蜓点水、学过无痕;三是资料欠佳、如云如雾、无感精美,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严重制约了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而数智化技术的引入,为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数智化转型与智能教学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虚拟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的作用,解决传统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数智化技术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意蕴
1.1 有利于实现平等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数智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学美术教学变得更加平等,真正实现人人可为,人人都是画家,都能借助便捷工具,如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完成画作;实现人人有为,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引导、启发、鼓励学生,使学生都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创作美的头脑,借助数智化技术作出高质量、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美术作品,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1.2 有利于实现个性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学情分析,持续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进行“画像”。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训练、提升、成长,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成就美术梦想,敢于直面复杂世界,增强自身的自主意识,实现个性化发展。
1.3 有利于实现创新教学,教会学生创新创造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数智化技术的作用与优势,能够让学生把握创新发展的机遇,引领创新发展的潮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技术进行创新创作,赋予美术作品更多的内涵,使之具备更多的价值,从而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数智化技术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实现路径
2.1 大数据赋能,实现资源共享与精准教学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更精准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需求,为教学提供强大支持。以沪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卡通画”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共享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的全面开放与共享,让教师在系统中查找多样化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学案、试卷以及活动等,在网络平台中查找美术作品,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来自世界各地,风格各异、富有创意的优秀卡通画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作品形式拓展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的共享交流,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他们艺术创造力[1]。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分析、精准定位,落实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当下学习数据和历史学习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并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如学生在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兴趣偏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与教学质量。
2.2 虚拟技术赋能,创设沉浸式直观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作品展示往往局限于平面,学生无法充分了解作品背后的背景与细节,学习效果不佳。而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创新教学情境,加强多维交互体验与虚实结合,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突出作品的特色。以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动的鱼”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 VR(虚拟现实)技术对国家海洋博物馆信息资源进行三维建模,仿真构造出一个虚拟的海洋生物世界,创设沉浸式直观的海洋生物世界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各种鱼类,了解它们的形态、习性以及生活环境,加强学生对鱼类的了解与认识 [2]。同时,教师可以利用 VR场馆导入,实现数字场馆的全景开放、共享与融合,让学生在不同场域中自主选择、体验、学习,实现对“游动的鱼”一课中鱼的观察,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交互观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缓解课堂紧张氛围。其次,教师可以利用 AR(增强现实)技术以问题导向和多维交互的形式实现多模态融合,通过问题导向“在博物馆你看到了哪些鱼?这些鱼有什么不同?你能够用简易图形归纳鱼的外形吗?你可以用墨、用色的方法表现鱼的形象吗?”引导学生基于虚拟场景进行自主讨论和探索。让学生基于虚拟场景 AR 融合加强自主讨论,学会运用墨色块面进行构思,添画鱼以及其他动物,充分感受彩墨画带来的美感,体会大自然的美。最后,教师可以利用 MR(混合现实)技术创建展示环境,通过 Mindful Ocean 软件呈现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创造的鱼形象进入虚拟空间,沉浸在三维虚拟海洋世界中,加强体验,增强创作成就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3]。
2.3 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不断启发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有效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沪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套色剪纸”时,可以巧妙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自评 + 互评 + 人工智能反馈”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了解套色剪纸的艺术特点情况,以及掌握套色剪纸的制作方法,运用画、剪、刻、套等方法制作套色剪纸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4]。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学生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通过人工智能识别记录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学习情绪、学习结果等数据,形成动态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度刻画,提高评价全面性与准确性,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亮点与待改进之处,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作品,提升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美育素养。
综上所述,在技术持续升级与政策有力支持的背景下,数智化技术正走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想要充分发挥数智化技术的作用与优势,构建高效小学美术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数智化转型与创新性发展,应采取大数据赋能,实现资源共享与精准教学;虚拟技术赋能,创设沉浸式直观学习情境;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未来,学校应明确“数智赋能”的教学改革方向,让教学目标内容“有度”,过程方法“有趣”,成果评价“有效”,实现数智技术助力教与学能力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边泓铭 .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A),2024,(09):34-36.
[2] 吴溢文.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沉浸式体验[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03):90-91.
[3] 邱丹婷 . 基于“ 3R+ ”虚拟技术的小学美术数智化教学——以《热带鱼乐园》为例[A] 第九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论文案例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数字出版有限公司,2024:5.
[4] 郭靖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价值意蕴、可能风险与实现路径 [J]. 教育参考 ,2024,(10):65-70.
作者简介:王文芬 1988.12.07 女 广东省汕头市 汉 本科 小学美术教师 研究方向: 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