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安芯平 刘婧 王丹
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43
摘要:企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以及标准化能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切实发挥多少作用,这与企业标准化工作机构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做事素质有关。那么如何全面掌握标准化发展动态、切实提高管理者对标准化的认知、踏实有效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推动标准化实施效果,这就是企业标准化工作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他们的职责与使命。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引言
在当前全球化竞争、科技革命和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要求国有企业必须以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式运营和管理。在这个背景下,标准化管理成为国有企业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标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战略选择,它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程,规范内部流程、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然而,要在新时代取得成功,国有企业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标准化管理的内涵、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流程、建立协调的团队,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标准化理念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高效、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企业管理标准化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企业标准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
现在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使得整个市场环境都在持续地变化着,如果一个公司要想长久保持自己的高层次发展,并且能够在当前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持续加强自己的公司建设。要想迅速推进企业的现代化,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尽快实现公司的标准化,使公司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活动都能按照标准来进行,从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会变成一个现代化的企业。
1.2企业标准化管理可以协调各部门工作内容
由于在大部分的公司中,各个部门的管理者所做的工作都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最基本的清洁工作,还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之间都必须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做到标准的操作,唯有如此,公司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达到公司利润的最大值,但是如果公司的各个部门都是各自为战,没有一种适合公司自己的标准化的管理方式,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公司整体的管理品质下降,并逐步变成一盘散沙,而公司将不能适应市场的改变,并将在市场的竞争中消失。
2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数据应用与分析能力不强
企业往往拥有海量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收集、存储方式并不统一。这导致了数据碎片化的问题,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与此同时,尽管数据量巨大,但真正有用的信息却不多。大量的冗余数据,不仅占用了存储空间,也使得数据处理变得复杂。此外,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团队,使得企业难以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没有正确的数据解读,决策很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即使有了正确的数据,如果决策者不具备数据驱动的思维方式,也很难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2.2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不灵活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固化的业务流程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当市场和技术环境快速变化时,企业如果不能迅速调整和响应,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现代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的僵化经常导致效率低下和反应迟缓。许多传统企业坚持用过去的方法来应对当前的挑战,这种方法在数字时代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固化的组织结构限制了信息流通和跨部门合作。在这种结构下,各部门往往形成“信息孤岛”,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决策延误。垂直的组织结构也使得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变得困难,从而影响整体业务的执行效率。另一方面,过时的业务流程则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固定的流程中,员工缺乏变革的动力,也难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或产品。更为严重的是,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不灵活的流程使得企业无法快速调整战略,导致竞争力的丧失。
3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3.1正确认识标准化
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识标准化、应用标准化,既不要夸大它的作用,也不要低估它的能量。要很好的利用标准化来服务企业的发展,企业内的所有人员要有很强的标准化意识,因为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越早认识标准化,越早应用标准化,企业获利越早、获利越大。当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包括各岗位人员用标准化武装头脑时,大家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会获益无限,标准化可以让任何企业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促进研发及转化,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注重企业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建设是组织标准化活动的顶层设计,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建设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化活动的的必然选择,至关重要。通过体系建设,企业可以全面掌控企业生产及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形成。建立标准体系一定要讲究实际,要科学设计,体系建设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虚构的,不是摆设,不是形象工程,大的组织有大的体系,小的组织有小的体系,三五个标准也可以构成一个体系。这个标准体系一定要涵盖组织所用的产品实现、基础保障、岗位标准等内容。
3.3作好各部门标准化发展的指导者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与维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整个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以及水平的提升不可能完全由标准化机构负责,各个职能部门不仅要组织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标准,还要积极完成企业标准化机构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要承担起本部门标准化主体工作。比如:采购标准化工作就应该是由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共同负责,制定采购对象、质量要求、过程控制、供方选择与评定等标准内容,实施规范采购工作并予以记录;代表企业参与产品标准起草就应该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机构应指导各部门开展标准化工作,组织处理好标准化事务性工作。宣传标准化理念,开展标准化培训,宣贯标准化知识,对各部门的标准化需求可以开展“点题培训”“菜单式培训”;管理标准制修订流程,组织承担标准文本技术审查、备案、报批发布等事务性工作。
3.4加强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
做好标准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管理与发展。从目前来看,标准管理工作的形式会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不断发生变化,各种先进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标准管理工作中。提升标准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对标准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标准管理人员要不断优化标准环境,提升标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标准进行管理。其次,标准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升级标准管理工作中所应用到的数据系统,确保标准信息系统可以满足标准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进而解决在标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操作不便、系统程序复杂等。现在信息化建设已在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全面运用,数据信息化管理时代已到来。因此,加强对标准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是新形势下标准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新方法之一。
结束语
在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中,标准化机构及工作人员应精准定位工作职责,积极关注本企业标准化发展动态,界定好标准化事务性工作中的角色,找准着力点、发力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务实地、系统地、专业地做好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体系才能更加脉络明晰、利于操作,企业标准化工作就不会走向虚化、弱化、边缘化。
参考文献
[1]成璐.标准化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质量万里行,2022(02):138-141.
[2]李绍东,张帆,罗佳平.质量文化与标准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48-156.
[3]刘甜甜,程晓敏,王刚.聚焦全域标准化推动高质量发展[J].质量与认证,2022(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