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的效果研究
董新英
北京市健宫医院 100000
第一作者:董新英;单位:北京市健宫医院;学历:本科,籍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单位邮编:100000;职务药剂师;职称:主管药师,科室:药剂科
摘 要
目的 利用对比实验探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80例参加对比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只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甲钴胺以及硫辛酸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d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周围神经病变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甲钴胺及硫辛酸注射液,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同时保障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关键字:硫辛酸注射液,甲钴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主要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在当下,2性糖尿病患者的发病人数和该疾病的发病率均呈现出了快速提升的变化趋势。在2型糖尿病的各类并发症中,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比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该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包括肢体感觉异常、疼痛等[1]。出现上述症状后患者的致残风险会大幅增加,需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药物治疗等方法加以有效治疗[2]。在本文中,将结合我院收治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过程,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的效果的效果与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80例参加对比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随机分组过程中确保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及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数据如表1。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入院时已经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典型症状。(2)研究对象均进入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且入院时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正常。(3)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排除标准:(1)入院前约90d内服用过抗氧化药物者。(2)其他原因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者。(3)患有其他影响血糖水平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基础治疗,具体措施包括降血糖以及血压、血脂控制等。降血糖治疗采用的药物为二甲双胍,每日给药2-3次,用药量结合病情逐渐增加,最大剂量2550mg/d。降血压治疗药物为依那普利。本药物起始剂量为5-10mg/d,结合血压情况调整剂量,最大给药量20mg/d。降血脂治疗所用药物为阿托伐他汀。本药物起始剂量为10mg/d,结合血脂情况调整的最大剂量不超过80mg/d。以此为基础,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进行治疗。本药物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单次给药1.0mg,将药物溶入1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给药频率为1次/d,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实施的基础治疗方案以及甲钴胺等药物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以此为基础,使用硫辛酸注射液进行治疗。本药物单次给药600mg,给药前将其溶入250mL生理盐水中,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次/d。
两组连续给药救治14d,以此为基础对比和统计疗效及安全性存在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获取的各类数据加以处置,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统计,计数资料则以卡方统计,P<0.05则说明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对比结果
对比发现两组实验对象治疗开始前的周围神经病变评分较高,且差异并不明显(P>0.05)。此外,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观察组实施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康复效果。数据见表2。
2.2两组实验参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P<0.05),数据见表3.
3.讨论
3.1联合用药可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
在研究硫辛酸作用机制的过程中也发现,该药物不仅能够清除患者体内的多种活性氧介质,而且能够实现对患者神经内氧化应激状态的有效抑制。因此,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对疗效的强化方面,也体现在疗效的全面性方面。在疗效得到显著强化的前提下,只要不在安全性等其他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该联合用药方案就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6]。
3.2联合用药可保障治疗安全性。
本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独注射甲钴胺和联合使用甲钴胺、硫辛酸注射液两种用药方案。在两种用药方案中,观察组应用的联合用药方案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上述情况的具体表现就是联合用药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接受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数据之所以存在上述差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两种药物在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互补性,联合用药可有效弥补单独用药存在的缺陷。正是因为在安全性方面也具备比较明显的优势,因而联合用药方案能够体现出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还需要在正式开始给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是否对甲钴胺、硫辛酸两种药物过敏。只有如此,才能通过避免患者产生过敏反应进一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10]。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中,只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且该治疗方案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参考文献
[1]邓志牛.硫辛酸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4,33(01):22-26.
[2]魏荣发,温春水,廖小华.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3):184-187.
[3]柏秀玲.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3):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