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 互通 赋能—建构初中生深度阅读的支持策略
陈韵如
萧山区湘湖未来学校 浙江杭州 311258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发展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上来。本文就真实情境下如何以教学设计达成任务驱动来推动学科和核心素养提升进行论述。本文提出四大支持策略,即采用任务驱动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程度;结合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推动课程内容融入阅读实践;借助深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把整本书阅读当作培养关键能力的一种实践途径。这些策略都是为了构建支撑初中生深度阅读,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体系。
关键词:深度阅读;任务驱动;支持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核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深度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实践推动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关键能力。深度阅读既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要将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应用于真实情境之中。为此,本文立足于教学现状并结合语文新课标提出一系列操作性教学设计与支持策略,目的在于促进互通赋能并建构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征的深度阅读情境。
1.推动互通赋能—建构初中生深度阅读的重要性
在当今教育领域,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深度阅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深度阅读的推动对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关键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面向21世纪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文本的探究中建立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在真实情境下进行的深度阅读活动,能够将学生置于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和生活环境中,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设计中的任务驱动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解决问题,这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积极探索知识,构建自主学习的习惯。深度阅读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个体,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能够深入文本,掌握作者的思想脉络和写作风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推动互通赋能—建构初中生深度阅读的支持策略
2.1 任务驱动策略: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提升初中生在深度阅读方面的兴趣与参与度,任务驱动策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支持手段。在这种策略下,教学设计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变成了一个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过程。结合语文新课标,教师可设计一系列与真实生活情境贴近的驱动性任务,不是单纯叠加的碎片化问题,而是存在关联性、系统性的整体性项目式阅读。如思维导图、项目书设计、读者交流会等,这些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恒久化阅读赋能。通过这些任务,学生被引导去搜索信息、整合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可以围绕书中的关键事件或主题,设计项目,实施调查研究等。这类活动不仅促使学生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更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去深化理解,提升其关键能力。任务驱动策略中的自主选择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结合,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进而增强学习的自驱力。教师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他们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给予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发展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
2.2 坚持素养导向:整合课程内容与阅读实践
坚持素养导向,保障整本书阅读的实效,整合课程内容与阅读是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文知识,还应将所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现实世界连接起来。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提高了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语文的能力。教学设计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相联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被鼓励去挖掘文本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通过写作、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这种策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更是对他们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设置跨学科的阅读任务,如科学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在阅读中应用这些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需要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从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关涉语文本体的学科视角出发的文本研究,语文教师要成为专业的读者和阅读专项课题的决策者。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策略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初中生深度阅读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深度阅读提升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深度阅读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考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设计应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设计思辨性话题,根据文本的核心价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来,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不断提问、质疑反思。创建真实情境,建立作品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如阅读后的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来挑战学生的思维,打通个人生活与知识内容的壁垒。让学生在围绕文本进行深入讨论的同时,学会如何构建论据、辨识偏见和评估证据。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还锻炼了他们如何在真实情境中运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文本深层含义,通过设计引导学生发现并探讨文本中的逻辑关系、论点与论据,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此外,教师可以引入多元文本,让学生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得以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深度阅读而得到显著提升。这种以思维为中心的阅读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内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基础,更为他们在其他学科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提供了坚实的思维能力支撑。
2.4 关键能力的提升:以整本书阅读为路径的能力培育策略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与关键能力的提升相结合,形成一种持续的、深入的学习经历。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获得跨越文章层面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要完成阅读,更要通过写作摘要、主题讨论、创意演绎等多样化的后续活动,来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全面把握,而且有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迁移运用水平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设计结构化任务,如团队合作探项目、跨学科研究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出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教师应该把握任务驱动和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其融入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实践和应用所学,还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关键能力。通过这种策略,整本书阅读变成了一个全方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平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本文所提支持策略对在初中生中推广深度阅读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与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学科素养等关键元素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促进思维能力与关键能力培养的读写环境。实践证明,上述策略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并对其他科目深度学习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不断地对这些策略进行探究与优化,才能使深度阅读教学达到最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才群.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J]. 汉字文化, 2023, (07): 122-124.
[2]富宁. 指向性深度阅读教学提升初中生阅读素养[J]. 中学生英语, 2022, (44):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