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陈建林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泉塘中学 436053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因此,问题导学法是一种能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践价值。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并且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另外,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上课时的反应,从而才能够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引言
问题可谓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工具。为此,数学教师应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问题来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它有三个优势特点:一是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二是突出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三是强调以探究为教学主线。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依据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借助问题的特殊性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问题导学法的助力下,学生可以问探学、以问答问,获得思维的快速提高,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不可忽视的必要性。一方面,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的,教师借助问题完成课堂教学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需要不断活跃的应用型学科,学生在问题导学法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因而会以学习主人的身份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其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与发展。并且,当教师借助问题组织开展合作探问教学时,学生可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心得体会,并联系现实解决当前问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2.1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引导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最为关键的便是问题的设计,教师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引导问题,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恰当的教学问题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梳理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方面要保证问题贴合教学内容,不能超出教学范围,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学生学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互动交流能力等,这些都要作为引导问题设计的思考因素。而且,在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确保问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2.2重视问题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较大,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重视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趣味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去感知数学,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围绕电影院的座位来设计问题: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应如何选择座位?电影票上是如何表示座位信息的?我们要如何寻找座位?通过这样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数学学科本身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探究欲望。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数学史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景,又能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2.3设计引导问题,启发学生逻辑思维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关键在于引导问题的设计要适宜,要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启发其逻辑思维。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要与教学内容贴合,突出启发性和合理性,便于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形成思维逻辑;二是问题设计的难度要与学生实际学情相符,既要考虑到班级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照顾班级成绩一般学生的学习需求,以阶梯式、螺旋式的问题满足各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问题设计要避免出现结论式问题,应强调启发和引导,以便于学生通过问题思考过程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4贴近生活要素设计呼应问题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点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问题内容,以保证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且将其逐步运用于生活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将知识内容渗透于生活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认知,使学生从中获得自我提升,真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另外,数学问题的设计不仅要保证与生活相关联,更重要的是需加强知识内容的连贯性,确保形成前后呼应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连贯性数学思维,进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
结语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顺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必要性研究应用对策,需从引导问题设计、问题学习、恰当提问、合作探问以及教学评价优化五方面进行,从而达到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夯实数学知识基础、锻炼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以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目的。
参考文献
[1]苏亚男.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0):78-80.
[2]黄福君.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12):69-71.
[3]李丽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