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作者

廉佳衡 王婧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200090

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中,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其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市政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质量问题,加之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利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需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进行不同程度的优化和调整。为此,文章就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市政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市政质量管理

引言

为完善现代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务,现代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日益复杂,且对施工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客观上加大了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难度。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施工单位应注意总结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实践中较为集中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问题,客观分析问题成因,从而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系,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还应增强施工质量控制意识,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控制,以确保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1市政工程及其特点

首先,投资多。由于市政工程属于系统性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与内容,如现场勘查、设计施工方案、工程验收等,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与机械设备。所以,市政工程项目投资比较大。其次,部分施工环节的质量具有隐蔽性。与其他类型的工程项目相比,市政工程施工也具有类似特点,如:下一工序会覆盖上一工序,正因为这一情况,使得上一工序施工的质量被隐蔽,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给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埋下隐患,从而大大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再次,施工强度大。虽然市政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但仍有很多重体力的工作需要人力完成,致使市政工程施工强度巨大。施工人员若不能得到充分休息,疲劳作业,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引发安全事故。最后,施工较为复杂。由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天气、政策、施工环境等,不管哪种因素都会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政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例如:当前很多市政工程项目在居民区,不仅施工区域狭小,作业环境也很复杂,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与复杂性。

2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实践中,部分施工单位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仍较为落后,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未能建立起科学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合理,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监督,使得市政工程的施工存在技术水平无法保证以及施工质量缺陷频发等问题,对市政工程的整体品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2人为因素

现阶段,绝大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和经营管理都依赖于专业机构,其中,人为错误操作或未按既定流程工作等已成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已逐渐发展为新时代施工质量控制的必由之路,并且建筑企业需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规范来约束员工行为,从而促进人员管理高效进行。另外,建筑企业开工前,需要勘探市政项目周边环境,而勘探数据基本由专人填写,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勘探数据偏差,从而影响后续设计、施工工作。

2.3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进度与安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一是管理界限不明。当前,仍有很多市政工程项目存在机械设备管理职责不明确、界限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后,各部门互相抵赖、踢皮球,这不仅无法及时发现机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无法快速做出反应,致使安全事故影响范围扩大,严重影响施工秩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脱节。由于国内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机械设备方面采用定人定机制度,导致很多施工人员只用不修,使得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3 优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

3.1加强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且应明确管理层级,清晰界定各管理岗位的质量管理责任,确保施工质量管理责任能够落实到岗到人。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市政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明确的依据。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将施工质量管理责任的落实情况以及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均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以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施工单位还应积极转变质量管理思想,从市政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建立起施工质量管理责任追溯机制,以进一步促使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增强岗位责任感,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从而为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3.2优化人员配置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打通与甲方的交流渠道,提高交流效率,以全面推进合同、进度、质量、安全等工作,努力完善各施工部门的协调体系,从而促进施工作业正常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建筑企业可以先将各部门整合,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技术、财务等部门,立足市政项目的施工实际,优化人员分工情况,加强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努力引进最新施工技术,培养更具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针对施工人员的整体结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程进度具体要求,合理配置进度计划,优化人员配置,并从多个角度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严格开展审查工作,筛选更有经验的施工人员。

3.3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前,应安排机械设备人员对其性能、参数等进行调整。其次,强化施工过程管理。机械设备在长期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势必会出现零件磨损、损坏等情况,进而对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对此,施工单位在机械设备的管理方面应将使用过程作为工作核心。具体而言,施工单位可建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调度,并将机械设备日常使用管理责任划分到个人,明确个人的管理责任与范围,同时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检修情况及养护情况,并形成日报及时上传机械设备管理部门。最后,重视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是指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扫、润滑、擦拭等日常的基础养护,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施工单位可根据机械设备出厂附带的使用说明编制维护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机械设备养护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建设越发迅速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市政工程中监理的施工质量控制思路与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保障作用。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意识教育,为全面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我国市政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利.加强市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研究[J].砖瓦世界,2022,14:139-141.

[2]续永亮.加强市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8,4(18):135-136.

[3]鲁晨宁.加强市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2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