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煤炭行业精细化成本管控

作者

李嘉炜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提出煤炭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方案,形成以企业盈利为目标,以健全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现代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并从吨煤完全成本指标分解、材料定额管理、材料费刚性考核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煤炭行业;精细化管理;成本管控

1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意义

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煤炭产品的经济效益;优化生产组织,提高运营效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煤炭企业可以加强过程控制,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自身成本状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在保证较高毛利率的同时拓展市场份额。精细化管控也可以明确各个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发现生产组织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提高运营效率。还需要建立规范的分析与评价体系,强化对各个环节的预算和过程监控,增强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经济效益。总的来说,精细化成本管控是煤炭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

2煤炭行业实现精细化成本管控的具体策略

2.1建立先进的考核分析系统

建立先进的考核分析系统。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连接采矿、运输、加工各环节的实时成本监控和考核体系,辅以科学的激励机制,落实成本管控责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RFID、GPS、传感器等信息采集设备,对矿山机械设备的作业时长、系统能耗、运输路径进行远程监控,并与员工生产任务实时绑定,建立完整的作业归集系统,实时生成各环节和个人的能源消耗报告。同时,结合市场煤价变化建立弹性考核体系,让员工分享降本增效的成果。

2.2优化采掘工艺流程

高效开采。采用数字化设计软件进行三维矿山建模,模拟测试不同开采场景方案的经济效益。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最优方案,显著降低开采中的盲目性。

具体来说,可以运用数字化矿山技术,通过激光扫描、图像数据采集,高精度恢复矿体三维实景。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开采设备、设计各类开采布局,建立开采方案的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反映方案的经济效益,如开采回收率、矿石品位、能源消耗等指标。经过重复比较,选择出集料率高、能耗低的最佳方案。实施过程中,继续利用传感监测和矿山巡检机器人,收集工作面和设备的实时状态数据,与模拟方案进行匹配检验,做出必要调整,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增强对矿体结构和质量信息的精细化控制。采用无人机、光学探测等手段,实时掌握矿石赋存情况和分布规律,作为开采布置的科学依据。在拓展开采区域时,也可以运用卫星影像技术、岩石应力监测,评估区域地质稳定性,避免盲目开采引发事故。上述数字化手段的引入,极大提升了开采设计和过程控制的精细化水平,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使高效安全开采成为可能。

2.3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选煤系统中的杂煤分选环节,减少杂质对焦煤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同时回收的废煤可重新供电厂燃烧使用。建立自动化制度化检测系统,利用图像识别、近红外技术等对煤质进行在线监测,标定不同品级煤质,让机器代替人工挑选,确保煤炭sorting的精细化。

具体来说,可以在输送带头端安装基于机器视觉的煤质检测系统,自动扫描煤流,并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判断煤块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关键属性,精确识别不同级别的精煤、中煤、矸石。取代传统煤质化验的随机取样法,实现对原煤的全流程在线检测。与此同时,运用激光雷达技术检测煤流质量分布,判断杂质含量是否超标。两套系统相结合,可以动态调整机械挑选比例,保证精煤产品质量的稳定。在后端包装环节,我们构建自动取样质检系统,对不同批次产品质量进行抽检,高频次捕捉煤质的波动趋势。一旦发现质量指标偏差,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原因,提前防范并改正偏差扩大。借助物联网技术,产品包装容器也可实现智能化监控与追溯,有效遏制质量事故的发生。

上述一系列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煤质精细化管控机制,不但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也实现了过程可视化监控,为煤制品的合格率和品牌口碑提供了有力保障。它是煤炭企业实现精益生产、质量管理提升的重要途径。

2.4实行精益生产模式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降低机械操作损耗,以最小投入产出最大效益。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化矿山和虚拟现实技术,对矿山的地质状况、空间结构进行高精度的三维仿真,辅助优化开采场景和设备布局,使矿车的运输路线最短、运输效率最高。同时,针对关键设备如挖掘机、运输带等制定精细化的日常维护保养计划表,加强预知性维护与预防性检修,减少突发故障造成的运营中断,使设备错峰运行、减少闲置时间。此外,还可建立ERP管理系统,实现矿山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人员调配、物料供应的信息化、精细化控制,强化生产过程管控。在加工环节,则通过引入MES系统,基于订单需求与车间产能状态,制定最佳的生产计划与班组安排表,平衡生产线功效,减少资源等待浪费。同时,严格执行TPM系统,强化作业标准化,保证系统运转的高效率与高品质。此外,建立精益库存系统,配合供应链信息共享,保证加工关键辅料的及时补给,避免因设备待料而停机停产。在质量精益控制方面,构建全面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过程管控和异常反馈机制,确保产出煤质的均衡稳定。通过上述一系列数字化、规范化、精益化的改造,煤炭企业可以打造精细化的运营体系,真正实现安全高效、高质高产的目标。

2.5开展精细成本分析

强对人工、材料、能源等各细分成本项目的跟踪分析,发现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精准的改进对策。针对采矿环节,可以建立数字化考勤系统,记录各班组员工的出勤时长及完成工作量,计算出单位产出的人力成本指数;对矿用物资的领用、损耗进行全过程跟踪,确定材料开支的合理范围。在煤炭加工环节,则可以定期核对各车间设备的能耗报表,判断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并与产量指标相匹配,评估是否存在能源浪费的情况。

在明确各细分成本基准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预测分析模型。这套模型可以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供求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辅助企业制定弹性调整的采购与生产计划,实现成本的预测控制。此外,还需要加强过程质量检查,缩小产品质量浮动带来的返工与报废成本。其次,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让员工分享成本下降的收益,形成强大的成本管控合力。最后,利用数字化分析工具发现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例如通过作业轨迹分析,判断设备或运输路线是否合理;利用供应链评估模型判断库存是否过剩或不足等,持续优化管理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行业实现精细化成本管控,是适应市场环境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实时监控与考核机制,优化生产流程,建立科学预算模型,可以持续发现和消除生产运营中的低效环节,实现安全生产与成本双控制。当下,信息技术为精细化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化、规范化、智能化成为煤炭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增效的基本路径。

参考文献

[1]杨苡雯.煤炭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及其管理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9):44.

[2]杨建爱.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控制[J].山西农经,2016(14):73.

[3]唐军,曹林,倪明.基于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煤炭企业成本管控体系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4):71-76.

[4]李乔成.煤炭企业集团成本管控体系建设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1,31(10):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