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作者

丁毓萍

大冶市灵乡镇长坪小学 湖北 大冶 435121

摘要:素质教育的落地,让传统教学活动更加趋向于全面化,让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在诸多素养中,德育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德育教育中,学生将会不断完善与构建自己的德育观,从而影响自身行为,促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学生。但是就目前教育情况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德育的教育重视程度并不高,并未在日常教学中,真正将德育落实课堂之中,这对于促使学生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对学科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策略

1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必要性

1.1 融入德育渗透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可见,教师要在教育中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融入于教学活动中,是新时代教育对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

1.2 融入德育渗透是落实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习教材里的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学做人,会做人”,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文字叙述内容也充分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可见,德育与语文学科之间有着紧密关联,为提升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科学融入德育。

2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有效策略

2.1 融入课外阅读

对于教师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塑造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语文德育教学的主渠道,但是教师还应积极联系课外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思想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他们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的读书清单,或通过演讲比赛、阅读交流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德育已成为使学生接受语文教学的健康有益的活动。

2.2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需要使用大量的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中插入德育训练的内容或一些游戏和活动,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趣味性和活动性强是他们的突出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插入一些德育游戏或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3 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汉语的单调使学生在听课时缺乏乐趣。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激励教学措施,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解释文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选择段落。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2.4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培养人才、有助于培养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助于深化小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虽然在小学教学中,学习任务教学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会将学习内容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的来进行教学,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将思想政治教学融入教学实践活动,这有助于在轻松欢快的实践活动气氛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由此产生的抵触和害怕学习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加强小学学习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有助于小学教学向更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

2.5 对德育工作的工作方式和具体内容进行改变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部分小学教师的德育工作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在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内容应该坚持改革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将德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找一些社会道德教学材料或视频,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内容的形式,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问题咨询活动,让学生讨论道德素质问题,然后总结出好的答案,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让学生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学生犯错背后的真正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能够真诚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2.6 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感知能力是指学生领悟语言,掌握文章表达顺序,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用语气传达文本的表达内容,使学生通过耳朵和心灵对文章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习关键词,让学生了解单词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将上下文与自己的积累联系起来,推断出文本的含义,区分文本的情感色彩,并体验文本的表现效果。换句话说,对文本的感知与语言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精神相关联。

2.7 科学选择合适的家校合作内容

对于中小学的家校合作,班主任要科学选择合适的家校合作内容,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保证家校合作内容的科学性。班主任要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积极配合班主任,让家长采纳个人建议,达到科学教导学生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要告诉家长,学习成绩不是一切,要求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地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尊重。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责骂他们。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孩子,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大多数父母使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讲解。

3 结束语

总之,立德育人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使命之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与健康向上的心理个性,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的渗透,而不是一味地关注知识点或者语言技能、写作技能的训练,更要多措并举实现德育引导,为小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包艳芬.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0—61.

[2] 王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