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展

作者

丁迪柳

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晴园幼儿园 宁波 海曙 31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幼儿的启蒙教育亦成为教师与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幼儿这样一个思想认知与行为品质的养成时期,正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引导方能够塑造健全人格与正确三观。劳动教育是幼儿全方位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教育内容,不论是对其心理还是体能,都有极好效果,所以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应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优化劳动课程。本文就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进行思考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组织

前言

劳动教育伴随近年来的素质教育落实,也被人们广泛关注,劳动教育的实施能够实现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在五育并举视角下,劳动教育极其重要,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帮助幼儿在这样一个可塑性强的阶段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就要充分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价值,构建多元化活动,使幼儿能够在愉快且轻松的氛围当中感悟劳动的快乐,进而形成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这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与人格建立大有帮助。

1 幼儿园劳动教育重要性

1.1 实现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是新时期幼儿教育所要遵循的重要举措,要求在幼儿这样一个思想三观的启蒙时期,聚焦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方面同步发展,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与教育活动的辅助下,形成积极健康且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社会意识。而作为五育并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关乎着其他四育的实施,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课程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当前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以及日常生活规律,使劳动活动能够符合学前教育所需的启蒙性,通过劳动教育让幼儿奠定扎实稳固的全面发展基础,为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提供推动力量[1]。

1.2 构建劳动观念

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劳动课程能够为幼儿形成初步的劳动观,并提高劳动技能,发挥幼儿的自我价值。学前阶段的幼儿正是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构建劳动教育活动有助于让幼儿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含义,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为今后的人生发展与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稳固基础。与此同时,幼儿年龄阶段的学习多以直接获得经验为主,所以优良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在感受劳动氛围的同时提高劳动技能,促进其肢体协调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发展,并在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也丰富着其精神上的价值,使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劳动成果所带来的愉悦感,与其他同伴一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增强劳动成就感。

2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策略

2.1 构建劳动空间,丰富劳动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就要遵循陶行知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将劳动教育落实于课程实践活动当中,让幼儿的体验感得以增强,并积极打造助力幼儿劳动的专属劳动空间,让其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当中自主劳动,感悟劳动的价值。劳动空间不局限于单一的户外种植,也可以包含室内空间,比如炒茶空间、废物利用空间等,让幼儿在多元化的劳动空间中感受到劳动的多样性,以及各种劳动的特点与含义,不断拓宽幼儿对劳动的认知,同时提升劳动技能,建立起坚韧且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在室内外教师可以开展饲养小动物的劳动课程,教会幼儿如何饲养不同动物,并为幼儿划分“小动物小组”,为各个小组分配劳动任务,如每日给动物喂食、清扫粪便,逐步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培养其责任意识,感受劳动和生活之间的协调[2]。

也可以在种植空间带领幼儿播种,并突出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论是浇水还是除草、施肥,或是最终的采摘,都应由幼儿亲身实践来完成,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满足其成就感。因种植所需的时间较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可以实现从小班到大班的连续劳动教育课程,让幼儿感受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体会农业种植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优良思想品质。

2.2 渗透各项活动,感受劳动魅力

幼儿的年龄阶段活泼好动,且无法保持足够高的学习专注度,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多以趣味活动为主,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幼儿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过后的成就感,这一点也能够体现出幼儿的直觉思维特点,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劳动课程活动的时候,要给予其积极引导,将生活中的劳动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使幼儿感受到劳动源于生活。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呈现出一些地区的“晒秋”农俗景象,许多村民会将丰收过后的农作物,如玉米、辣椒等,晾晒在房屋的前后或屋顶,教师与幼儿一同观看“晒秋”的摄影作品,通过图片欣赏感受劳动的魅力。然后结合此次主题开展“晒一晒”劳动活动,与幼儿一同晒一些果实与辣椒,也可以将已经晒干而成的果实制作成果干,将晒干的辣椒做成干辣椒装罐等,让幼儿体会农作物从晾晒到制作农副产品的全部过程,感受劳动的喜悦,并了解丰收、劳动与成果之间的密切关联。

2.3 开展服务劳动,锻炼劳动意识

服务性劳动是劳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时候,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小到班级内外的卫生管理,大到社区家庭的环境卫生保护,都能够为幼儿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劳动意识奠定扎实基础。教师可以结合“志愿者”这一主题带领幼儿开展服务性劳动课程活动,教会幼儿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房间、整理被子,以及对各种现代技术如吸尘器、空调等工具的使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巧妙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场地来开展教育活动,比如:让幼儿分工承担各个区域的卫生管理职责,如玩具管理员、区域角卫生员、值日生、晨检员等。于幼儿而言这些职位是一种责任,也是对班级的贡献,能够为其责任意识养成和集体服务意识奠基提供推动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的年龄较小,不能够真正去完成一些大型劳动,所以在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着重锻炼劳动技能为导向,并通过多元化劳动活动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进而激发劳动兴趣,而非强制要求幼儿参与劳动事宜,让其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价值,进而养成良好的独立自理能力,从劳动中学会如何照顾他人、关爱他人,并维护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琳.劳动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设计与组织[J].安顺学院学报,2022,24(03):64-68.

[2] 穆新艳.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智力,2022(04):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