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厌学心理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

姚旭 董金艳 万腾 陈萦芸

白城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达州市开江县复兴小学附属幼儿园,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主要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跟随父母前往工作地附近上学的小学生。本文论述该学生群体厌学的表现,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求有效可行的对策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从各方面入手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状况,让他们不再抵触学习,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厌学;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本文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对象展开分析,部分学者将他们也称为“流动儿童”。随着经济发展,部分人从家乡去往有更多工作机会或工资待遇更高的外地打工,而他们的子女与留守儿童不同,是跟随父母一同前往工作地而非留在家乡托付给其他亲人照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数量大,他们厌学原因及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找准原因和用对方法将会有效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厌学行为。

1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厌学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表现实际上基本相同。通过对H市某民办学校小学部学生的观察,再与班级教师交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厌学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1.1 逃学旷课

逃学与旷课的情况更多出现在高年级的学生群体中。由于父母疏于管教,忙于工作,不服从父母和教师管教的小学生会有此举动。

1.2 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这是最常见并且是最让教师头疼的情况:(1)走神,表面没有什么动作,但学生心里在想其他的事情,这种时候教师让他们回答问题或复述刚刚讲的内容,他们都无法回答出来;(2)与他人交谈,小学生自控力比较差,上课时会常常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3)睡觉,一般厌学情绪较重的学生以这种方式逃避学习,上课睡觉,下课胡闹;(4)看课外书,他们逃避课堂,不愿意听课,而选择看课外书,“糊弄”老师,把课外书伪装成课本的样子,装作学习。

1.3 作业不认真完成

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看出他们是否认真对待学习。在厌学学生群体中,可以发现稍有难度的作业几乎不能完成,基础作业完成质量也不佳,比如简单的抄写生字词,而且是在少量的情况下,班里同学全部抄写正确的人仅有个位数。

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厌学的原因

2.1 民办学校师资力量的欠缺

许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外地上学都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就读,只能进入民办学校。民办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学校经常空缺教师岗位,都是由一名教师教授几门课程,教师工作繁忙,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略有不足。

2.2 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忽视

从外地过来务工的父母,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更多流动儿童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推向学校,推给老师。[1]当学生成绩不理想回家又得不到家长理解,家长认为这是老师的问题,与他们无关。学生实在无法达到学习要求,家长又不理不睬,容易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

有的家长觉得读书无用,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赚钱养家,他们把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原本读书意愿较为强烈,但在家长的不良观念影响下,认同这种想法,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2.3 手机与网络的不良渗透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会有手机。父母工作繁忙,为了方便联系会同意买手机给孩子,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学生因被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迷惑或者交友不慎都会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沉溺于虚拟世界中,容易出现像网络成瘾、网恋等问题,影响学业成绩。

3 应对外来务工子女厌学心理的对策

3.1 提升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

扩充教师队伍,积极寻求多途径吸纳优秀的师资力量,完善师资匹配,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3.2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不能将所有的教育交给老师,不能将一切的过错推到教师身上,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沈英通过研究发现,专门接收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学校孤军奋战,许多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作及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心,认为父母只要赚钱供子女读书,满足基本生活即可,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有的家长比较关心孩子,但教养方式欠妥当。

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对孩子大撒把,必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生活。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可以采取主题班会、开家长会的方式,或是针对学生突出的厌学状态单独与父母沟通。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与学业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想学习,不爱学习,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孩子们确立好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他们是愿意去付出努力,认真刻苦学习的。

3.3 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与网络

手机和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虽然有利有弊,但使用不当,弊大于利,所以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科学上网。

3.3.1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强制性地直接要求学生不使用手机是一种不理智的想法,这样压制会适得其反,学生会想尽办法获得手机,出入网吧、甚至盗窃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家长可以与学生商量共同制定手机使用时间。

3.3.2健康科学上网

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一些网络安全教育,家长在家也要关注学生不要被不良信息诱导。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网络专题的教育班会,收集网络上小学生上网的不良案例,让学生思考正确上网的做法,最后教师也要进行总结。

3.4 加强家校沟通

老师与家长多沟通,家长与老师多联系。老师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全方位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共同努力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内容,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及教师科学解决子女厌学问题提供一定参考,以期提高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贵金.流动儿童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矫治对策[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1):12.

[2] 沈英.外来务工家长的责任意识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1):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