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沈阳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

作者

王晶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摘要:对标沈阳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的短板,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冰雪旅游为牵动、冰雪体育为动力、冰雪装备制造为重点、冰雪科研教育培训为保障,推进冰雪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冰雪旅游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冰雪运动赛事承办能力和影响力,促进冰雪文化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沈阳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 冰雪运动 冰雪产业

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东北地区、京津冀、新疆三大区域,与其他省市相比,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冰雪经济起步较晚。推动沈阳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沈阳冰雪经济“暖雪、温泉、装备制造、教育培训”等比较优势,突出构建以“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人才教育培训”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冰雪全产业链,将以沈阳为核心的辽宁冰雪经济打造成为东北亚冰雪温泉旅游目的地、国家冰雪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国家冰雪论坛会展高地、国家青少年冰雪运动胜地、国家冰雪人才培养基地。

1 沈阳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1.1 加快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冰雪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冰雪教育培训全产业链,提高冰雪产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普及冰雪体育运动。普及大众冰雪运动、建设群众冰雪运动设施、倡导冰雪运动进校园、建设高标准冰雪项目训练基地、积极承办国际国内有影响力赛事,积极申办2028年全国冬季运动会。完善冰雪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包括冰雪专业人才学历培养、市场急需的复合型冰雪运动管理及服务类人才培养,建设国家冰雪人才培养基地等。

1.2 加快发展冰雪旅游产业

建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冰雪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集中打造一批跨区域精品冰雪线路;树立和宣传“沈阳冰嬉之都”、办好“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全面推进“温泉+冰雪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开发冰雪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冰钓、冬捕等民俗冰雪娱乐活动,为沈阳冰雪旅游发展增添新的文化内涵。

1.3 夯实冰雪配套设施和产业支撑

打造冰雪主题品牌节庆和大型赛事活动平台,配套举办冰雪相关主题论坛、展览展示、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等活动;积极培育冰雪特色示范店、示范街区、特色美食、精品住宿;构建旅游交通体系和安全应急服务体系,做好冰雪产业配套服务,共建绿色生态冰雪旅游胜地。

2 沈阳冰雪经济高质量保障措施

2.1 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冰雪项目建设和各项活动

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配套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冰雪项目产业链精准招商,支持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冰雪经济布局,引导各类中小微企业、滑雪俱乐部专业化发展,支持举办一定规模的冰雪产业博览会,加强与国内外冰雪龙头企业和冰雪教培机构对接,吸收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培育发展若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冰雪企业,鼓励冰雪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

辽宁一直缺少能够承办高水平比赛的滑雪场和速滑馆,借“后北京冬奥”,以申办2028年全国第十五届冬运会为契机,沈阳计划建设冰上运动中心和抚顺雪上运动中心。沈阳冰上运动中心规划包括速度滑冰馆、冰上综合馆和冰壶馆等,场馆建成后,可承办冬运会开、闭幕式和冰上项目全部比赛。

2.2 落实冰雪产业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前提下,对国家和省市确定的重点冰雪项目用地,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现基层冰雪场地设施共建共享,利用城市公园或闲置厂房、场地,建设适合冬季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场地(馆)设施。2023年2月,辽宁省体育局计划利用位于沈阳柏叶训练基地现有用地,建设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场地,建成后既可承办冬运会比赛,又可作为国家及省级训练基地使用。东北亚滑雪场和怪坡滑雪场也将全面升级改造,东北亚滑雪场计划在2023年新增一条1600米雪道,服务大厅也将由现有2000平方米增加到1万平方米。怪坡滑雪场将新增1500米、1200米、900米雪道各一条,安装高速缆车,并在山顶新建8000平方米服务大厅,新建一座具有300个房间的温泉酒店。

2.3 积极推进冰雪产业重点项目,做好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运动竞技、赛事活动、温泉康养等宣传推广

依托大连(铭泉、安波、将军石)、营口(虹溪谷)、鞍山(千山)、辽阳(弓长岭)、本溪(花溪沐云山、同泉)省内现有8家温泉滑雪场地,推进滑雪运动小镇和温泉冰雪旅游度假区协同发展。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注重温泉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打造以沈阳为中心的“冰雪+温泉”特色旅游带,建成国际知名的东北亚冰雪温泉旅游目的地。加强冰雪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在雪场周围厚植文化基因,开展经营群众参与度高、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非遗嬉冰项目,创作生产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冰雕雪雕、群众摄影等。提高沈阳冰雪品牌意识,辽宁是名副其实的冰雪消费大省,扩大居民冰雪消费,就要加强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宣传推介,形成“去哈尔滨看冰,去长春看雪,来辽宁玩冰嬉雪”的品牌理念。

综上所述,积极推进沈阳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双核引领、一带串联、三区带动、多点支撑”的沈阳冰雪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突出做强沈抚冰雪产业核心区;发展壮大大连-营口-鞍山-辽阳-本溪“辽中南冰雪温泉精品旅游带”;打造沈阳都市圈冰雪装备产业协作区、辽东冰雪运动旅游产业引领区、辽西冰雪民俗文化产业创意区,推进冰雪户外运动小镇、室内冰雪体验综合体等多点建设,形成“双核、一带、三区、多点”冰雪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唐玲丽,王磊,程永军.新时期推动辽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J].中国商论,2022(11):149-151.

[2] 姜东.辽宁省冰雪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1(10):47-48.

[3] 冯烽.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 [J].当代经济管理2022(4):1-9.

本文系2022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经济社会发展专项)《沈阳推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立项编号:SYSK2022-01-09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