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途径探索
陈文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摘要:将大概念教育理念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有助于教师整合复杂的学科内容,将地理知识以更加全面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强化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详细探讨了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地理;教学途径
引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高度注重大概念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地理学科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该教学理念符合高中地理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从根本上强化教学质量,因此,积极展开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途径探讨势在必行。
一、以大概念为引领,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应深入理解地理学科大概念,系统梳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并围绕大概念构建教学目标体系,确保教学目标既具宏观指导性,又具微观操作性,能够贴近学生实际,不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才能够更加针对性展开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效果[1]。
例如,在“乡村和城镇”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对本单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以此为依据构建以大概念为引领的教学框架,以“城乡空间互动与变化”作为核心大概念,引导学生探讨乡村与城镇的空间格局、发展历程以及文化景观的差异性与共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首先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乡村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基础知识,理解城乡差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其次,教学目标应当包括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城镇化进程,理解城镇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这一问题情境。在精确的教学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城乡发展和地理空间互动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遵循大概念导向,深化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师新时期应遵循大概念的导向作用,不大深化教学内容,积极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直观展现地理现象与原理,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浅入深地探究大概念,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2]。
例如,在“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教学中,为遵循大概念的导向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围绕“地表形态塑造力与过程”这一核心大概念展开教学,强化地理现象背后规律的学习。因此在讲解“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构造力、侵蚀力与沉积力如何共同作用于地球表面,形成各种地形地貌类型,展示崇明岛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从实际的地理现象中理解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强调构造力对地形的影响,尤其是在讲解构造地貌的形成时,教师需详细阐述板块碰撞、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因素如何导致山脉、断层等地貌的出现,进而使学生掌握不同地貌形成的内在机制。同时教师还应巧妙地通过图示与视频展示崇明岛的地质演变过程,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知地质作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并讨论地表形态未来的演变趋势,使学生理解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长期影响及变化的动态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本节内容深化对地表形态塑造过程的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依托大概念框架,创新教学模式
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师在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过程中,可以以大概念框架为依托,围绕大概念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3]。在先进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了解大概念相关的基础知识并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依托大概念框架创新教学模式,在讲解“区域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点过程中,可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案例结合,选取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分析地理因素如何制约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帮助学生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理解区域发展的复杂性。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自然地理因素与区域发展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地理条件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这一过程中,针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内容教师可展示图表与案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强调人为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生态退化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实现生态修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而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相关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研究景德镇“世界瓷都”的发展历程,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基于所学内容分析景德镇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大概念框架可积极引入多样化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应对大概念的引导作用产生深刻认知,并依托大概念框架探索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整个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点,促进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知识的内化。在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中对于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芷诺,牛继强,焦海洋,等.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5):36-39.
[2] 鞠婷,谭华云,赵颖洁.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以"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3):48-51.
[3] 刘可心,万敏.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以"大气受热过程"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