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向”的科研思维如何应用到新文科教学中

作者

冯剑锋

摘要: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问题导向”科研思维,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笔者结合教学工作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从明确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建立问题反馈机制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旨在通过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提升学生对社会民生发展的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向;新文科;教学内容优化

1 引言

“问题导向”的科研方法是指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工作重点和工作流程主要聚焦在如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1]以“问题导向”为目标,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重点引导和培养学生重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素养,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新文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内容和培养过程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民生议题息息相关,紧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热点。笔者认为,当前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应以“问题导向”作为改革方向,在重视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结合当前教学工作和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选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了分析,重点围绕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进行研究,从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作为突破口,聚焦于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建立问题反馈机制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当前改革需求提出善治建议。

2 教学方法探索

2.1加强时政解读,主动将思政要素融入课堂。学习民生时政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阵地,[2]授课老师应积极到学生中开展党课活动教育,对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针和社会民生政策适时进行专业解读,通过第一和第二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同时积极组织授课老师指导学生参与民生相关的思政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增进学生对当前国家时政议题的整体把握。

2.2重视科研成果转化,鼓励将前沿知识带入课堂。科研成果水平是反映授课老师学科知识的重要指标,从课程设计来看,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鼓励授课老师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特别是关于国内外社会政策与劳动经济等相关领域内容,老师们要高度重视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努力将前沿科学知识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对于授课老师而言,特别是年轻老师,要坚持将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起来,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通过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来推动教学工作往高质量发展,通过科研工作,有效带动学生共同参与到学科研究过程中,通过“干中学”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积极将小组讨论引入课堂。小组讨论方式是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的角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同时更需要充当一个辩论过程中的组织者,要加强对课程讨论的内容设计,做好科学计划安排和准备,同时要加强对主持控场的能力训练,注重引导话题讨论,通过课程讨论来提高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优化

3.1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明确问题。笔者在日常与学生交流发现,不少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都大大提升。但遗憾的是,在分析这些信息流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真核能力却并不理想,很多同学对社会时事热点问题颇有想法,甚至都能侃侃而谈,但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却没有明确出真正核心的问题去思考,甚为可惜。例如谈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不少学生可以从生育率、养老金、高房价这些问题进行现象学解释,但如何围绕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进行学理讨论,并根据这些理论基础提出新的有效命题进行论证?很明显,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老师多加注意,即如何通过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把错综复杂社会现象凝练出合理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思辨方式明确和发现“好”问题,这应该是老师们需要努力方向。

3.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和明确问题以后,对于相应问题的理解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问题导向意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存在不少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前沿分析方法的掌握并不理想,特别是对现代计量经济等统计方法的掌握应用,由于社科类课程在数学统计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缺乏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反思,特别是围绕现有问题所进行的创新性解读,学生们在对问题解读方面存在深度不足,认知不够的尴尬现象,进而无法根据问题解决方案提出深刻有用的政策启示和改革建议。

3.3引导学生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建立问题反馈机制更多系针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研判,进而根据现实进展进行动态分析,例如,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根据各类动态模拟模型进行情景分析,并根据不同现实状态建立问题反馈机制,进而完成动态调整计划。如针对生育政策的变化进行调整,针对教育政策进行参数调整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及时跟踪,进而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培养学生具备有效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能力。

4 结语与启示

新文科建设离不开“问题导向”的科研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贴社会民生发展的时政热点问题,通过丰富教学模式,主动将思政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加强重视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建立问题反馈机制三个环节的能力素质培养。在发现和明确问题阶段,要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媒体信息进行整理提炼;在分析和解决问题阶段,要主动培养学生掌握前沿分析方法,重视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要重视学生对分析问题背后的政策含义解读,提出有针对性的善治建议;最后在问题反馈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跟踪意识,特别是针对政策调整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潜在风险,要及时进行问题总结和反馈机制分析,加强对风险防控问题处理,及时跟踪各类社会政策变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难题。

参考文献: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7%AE%E9%A2%98%E5%AF%BC%E5%90%91/56536471?fr=aladdin

[2] 郭文蓉.时政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浅析[J].高教学刊,2017(7):163-164.

[3] 冯玉红.管理类课程讨论教学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8(2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