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住宅建筑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探讨

作者

王思雨

大连众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住宅建筑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及耐久性。本文系统梳理楼板裂缝的类型,从材料、设计、施工、环境与使用四维度深入剖析裂缝成因,并针对性提出优化材料选型、完善设计规范、强化施工管控及环境适应性措施。研究表明,通过多环节协同防治,可有效降低裂缝风险;采用压力灌浆、粘贴加固等处理技术,能显著提升楼板修复效果。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类型;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引言

在住宅建筑领域,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凭借整体性强、抗震性能优、施工便捷等优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楼盖形式。然而,伴随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楼板裂缝问题日益凸显。据住建部质量投诉数据显示,住宅楼板裂缝投诉占比超建筑质量问题的 30%,严重影响居民居住体验与建筑结构安全。裂缝不仅可能导致楼板渗漏、钢筋锈蚀,甚至引发结构承载力下降,威胁居住者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国内外学者在裂缝成因分析、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裂缝产生机制复杂,涉及材料特性、设计缺陷、施工工艺及环境变化等多因素耦合作用,现有研究仍难以全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类型及危害

1.1 裂缝类型划分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从裂缝走向来看,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和网状裂缝。横向裂缝通常与楼板受力方向垂直,多由负弯矩引起,纵向裂缝沿楼板长度方向延伸,常见于混凝土收缩或基础不均匀沉降,按裂缝成因分类,可分为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是由于楼板受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所致,如设计荷载取值不当、配筋不足等;非结构性裂缝则主要由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施工工艺不当等因素引起。

1.2 裂缝危害分析

对于结构安全的影响,对于楼板来说,裂缝会导致楼板的承载力降低,构件的整体性与稳定性降低,尤其是贯通性的裂缝会使楼板有效受力截面减小,钢筋的锈蚀程度增强,严重情况会导致楼板出现倒塌等安全事故。对于使用功能的影响,会出现楼板出现渗水现象,影响室内正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水分通过裂缝渗入下部房间,不仅影响房屋装修效果,造成房屋因渗水出现的湿气,其存在的潜在后果是造成电气设备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住宅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分析

2.1 材料因素

水品种质量也影响到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如果选择的是水化热高的水泥,在混凝浇筑固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将造成内层的温度上升,产生较大的内外温差,造成温度应力,形成裂缝。水泥安定性不合格,会造成混凝土后膨胀开裂。骨料的级配、含泥量、粒径均会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压强度造成影响。级配不好的骨料使得混凝土的空隙率高,需要的水泥浆也多,混凝土收缩量就较大;粒径偏大时则容易引起离析,导致混凝土的不均匀性。

2.2 设计因素

楼板厚度和配筋不合理。楼板厚度偏小,楼板刚度减小,楼板受荷后易产生变形开裂;楼板配筋率偏低,无法有效抵抗裂缝拉力,导致裂缝出现。结构平面不规则,如凹凸较多、平面尺寸突变等,引起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位置导致裂缝出现。楼板结构转换层不合理,楼板上下层结构刚度变化差异大,易导致楼板开裂。楼板伸缩缝、楼板后浇带等结构措施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释放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产生的应力,易导致楼板出现裂缝。

2.3 施工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格是产生裂缝的普遍原因之一。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收缩量增大,混凝土强度降低;砂率过大,干缩小;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过高时,混凝土水化热过高,易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时,混凝土内部存在蜂窝、孔洞等缺陷,混凝土整体性差,若过振,则混凝土离析,粗骨料下坠,表面浮浆增多,使得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可能性增加。由于养护不当,易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模板支撑体系不稳定,模板浇筑混凝土过程出现沉降变形,楼板开裂。

2.4 环境与使用因素

楼板裂缝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也很大。夏季高温天气里,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内的温度很快升高,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又较快,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冬季温度骤降导致混凝土收缩,当其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拉伸的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楼板裂缝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湿度变化。混凝土凝固硬化需要一定的湿度环境,混凝土环境若过于干燥就会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快,而产生干缩裂缝。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3.1 优化材料选择与使用

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优先选用水化热低、安定性好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严格控制骨料质量。选择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粗细骨料,粗骨料粒径不宜过大,细骨料宜采用中砂。科学使用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并严格控制掺量。

3.2 加强设计管理

优化楼板结构设计。设计时依据建筑功能以及荷载要求合理确定楼板厚度、楼板配筋率,保证楼板的刚度及楼板承载能力。完善构造措施设计。合理设置伸缩缝、后浇带,严格控制伸缩缝间距,控制后浇带的位置和宽度设置等。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设计单位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标准,对设计图纸认真审核,避免出现设计缺陷等。

3.3 规范施工过程控制

严格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在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材料,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试配得出最优化的配合比。规范控制混凝土浇筑工艺。混凝土的浇筑按分层分段来进行,控制浇筑速度及浇筑高度,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浇筑时,控制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的出现,做到负弯矩钢筋位置正确。加强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提高模板支撑体系。模板支撑体系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稳定性。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经常检查模板支撑体系的情况,及时修补出现的问题。

3.4 考虑环境与使用因素

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在夏季高温的地区,宜避免于高温的中午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可以选择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段开展作业。合理控制施工及使用环境的湿度。应保持混凝土养护期间环境中的湿度适中,防止混凝土发生失水过快的问题,在房屋使用期间,应保证屋内通风及干燥,避免房屋处于潮湿环境。加强房屋使用管理。

结语

住宅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是一个涉及材料、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问题。裂缝的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功能,更威胁到结构安全和耐久性。通过对裂缝类型、危害、成因的系统分析可知,预防裂缝需要从材料选择、设计优化、施工控制和环境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只有各环节协同配合,持续改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减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提升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超.住宅建筑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探讨[J].居舍,2025,(09):60-63.

[2]邓伟.房屋建筑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思考[J].佛山陶瓷,2024,34(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