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技能 + 专项体能”大单元教学模式
史少强
吴江中学 215200
前言:专项体能是学生学习和练习体育技能的基础,强化学生体育技能是高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育人目标,因此,教师需将体育技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结合起来,以大单元为单位开展系统性、整体性教学,以便强化学生体育综合素养。下文主要探讨如何借助“技能 + 专项体能”大单元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体育技能及专项体能。
一、高中大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模式优势
(一)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的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大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技能与专项体能的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完整性,促使教师将整个单元的体育技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形成体系,并在课时教学中将体育技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进行融合,确保学生在单课时学习中强化自身体育技能及专项体能,同时在单元教学结束时,将自身学习的体育技能训练技巧与专项体能训练技巧形成体系,有效促进学生体育技能与专项体能的全面发展。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高中体育大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及专项体能训练的参与积极度。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打破旧有的体育教学传统,转而采取模拟比赛、项目研究及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展开教学,这些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体育技能及专项体能能获得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成就感与体验感,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及专项技能训练的积极度。
(三)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高中体育大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大单元教学主题为中心,充分整合优质体育教学资源,如,教师将网络资源、体育器材资源等纳入到教学资源之中,这有利于教师迅速借助网络收集大量优质资源,有利于学生对优质资源产生浓厚兴趣,在优质资源的支持下,高效提升自身体能及专项技能。
二、当前高中体育“技能+ 专项体能”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技能+ 专项体能教学缺乏系统性
当前,部分高中体育教师构建的“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中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零散进行体育技能训练或专项体能训练,既没能将体育技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形成体系,也没能将体育技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进行充分融合。整体来说,这样的教学较为碎片化,不利于提升学生专项体能训练及体育技能训练有效性。
(二)体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间衔接不足
当前,部分高中体育教师构建的“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中存在体育技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间缺乏衔接的问题。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体育技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分开进行,两部分训练中包含一定的重复内容,容易造成学生运动负荷过大,产生学习压力。同时,不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体育技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体育学习习惯。
(三)部分学生存在体育学习惰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高中体育“技能 + 专项体能”学习中存在学习惰性。这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有关,也与教师采取的体育教学形式有关。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体能及体育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形成体育学习惰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采取的教学形式缺乏趣味性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惰性。
三、如何借助“技能 + 专项体能”大单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一)基于大单元视角确认技能 + 专项体能目标
学习目标是驱动学生学习动力、指引学生自主运动的重要前提,高中体育教师要想提升大单元体育技能+ 专项体能教学有效性就要首先确认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就能够以目标为指引,有目标、有逻辑、有体系的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就能清楚的知晓需要在大单元体育技能 + 专项体能学习中达到怎样的目标及怎样达到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锻炼。教师在制定大单元体育技能 + 专项体能目标时,需要参考课程标准,需要考虑学生实际需求,需要统筹体育技能与专项体能之间的有机练习,大单元内整个及体育技能训练的系统性与专项体能训练的完整性。
以“体操类运动”为例,教师在设计本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目标时,需考虑单杠、双杠等体操运动项目对学生体能素养的要求,考虑单杠及双杠运动在体育技能方面的共同性,从而将单杠及双杠体育技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有机的串联起来。如,教师制定大单元专项体能训练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肢体力量、协调性、柔韧度、平衡性和灵敏度,并尽可能的在专项体能训练中融入体操技能;(2)强化学生支撑、跳跃、旋转和翻腾等体操技能,增强学生体操动作的流畅性及优美性。
(二)增加课时教学趣味性及开放性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高中体育教师依然需要以课时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教师需要从大单元教学目标及内容出发,将系统性、完整性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合理分配到课时教学之中,借助课时串联起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为了更好的提升大单元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时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增加课时教学的趣味性及开放性,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自主学习和锻炼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采取游戏式、情境式、竞赛式等教学形式开展技能+ 专项体能教学。
以“体操类运动”为例,教师依据单元目标,规划在第三课时为学生提供力量及柔韧度训练,同时强化学生单杠旋转技能。为了进一步提升课时教学趣味性,教师采取情境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如,教师借助投影设备打造如下情境:体操队的小林总是因为柔韧度不足,在单杠旋转表演中导致动作不够优美,教练为了帮助他解决问题,为他制定了专项训练计划。他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吊肩、踢腿等专项体能训练,训练之后他终于能流畅的完成前、后大回环单杠技能动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沉浸在情境中扮演小林这一角色,以角色视角出发完成体能训练及单杠体操旋转训练任务,获得体操体能及体操专项技能的提升。
(三)完善大单元总结与评价环节
总结与评价是高中体育大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环节有利于体现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能够帮助学生复盘其在大单元学习中收获的体育技能及专项体能,知晓自身优势与不足,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改进。评价环节有利于教师确认是否实现了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自己在单元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成果及其纵向进步情况,以便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训练。如,高中体育教师在结束“体操类运动”技能 + 专项体能单元教学后,带领学生复盘单元学习收获及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可组织一次小型体操比赛,通过观察学生表现过程及取得的结果,分析学生进步情况及不足之处,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结语:高中体育大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具备较好的系统性及有效性,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应做到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形式及及时开展科学完善的单元教学评价,使单元教学形成闭环,进一步提升大单元技能 + 专项体能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余长平 . 高中体育课堂 " 技能 + 专项体能 " 教学模式 [J]. 天津教育 ,2024(17):19-21.
[2] 时依佳 , 黄章秦 . 新课标下水平一阶段基本运动技能与体能训练融合探析 [C]//2024 年第二届一带一路体能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国体能训练年会论文摘要集 .2024.
[3] 于生德, 卢起升, 俞定智. 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 组合式" 构建与实施[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2021(3):19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