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本论文为安徽省教育规划课题《“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美育教育的研究》

作者

赵静

霍邱工业学校,安徽省六安市,237460

摘要:美育对于提高中职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美育的发挥渠道很丰富,中职语文教学对于发挥美育的作用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就有很强的审美效果,而中职语文的教学设计能引发中职生的审美共鸣。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对美育的渗透,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潜能。

关键词:美育,中职语文,教材,教学设计

1 研究背景

1.1 美育之说

“美育”之说,源远流长。古今中外从美学及教育等角度,不断丰富着“美育”的内涵。经过理论与实践不断碰撞,西方文明与中华思想的交融,“美育”的概念渐为清晰且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育学原理》中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它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情感、兴趣、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1。

1.2 美育与中职语文

美育在中职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想要发挥美育的作用,需通过丰富而多彩的实施途径。语文教学对于推行美育效果尤为显著,除了语文学科特有的文学美之外,精心挑选的课文对中职生的思想情感能起到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使他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开发创造美的力量。

2 具体举措

课堂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主阵地,可以发挥的地方很多。首先发挥教科书的作用,结合书中的课文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本文以高教版的中等职业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第四版)基础模块为例,探究中职语文教材的美育要素。内容丰富充实,侧重于最基础的渗透人文素养,提升文化素养、深厚文化底蕴。

2.1 不同文体,领略不同文学美

文学作品的体裁形式多样,艺术价值各有不同。如今认可较多的世界四大文学体裁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而中华文学的历史中,文体则更为丰富,带来的审美感受异彩纷呈。教材中对于各种文学体裁皆有涉猎,具体表现如下:

2.2.1诗歌

上册第一单元展示了现代诗《沁园春·长沙》《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我爱你中国》《天路》《再别康桥》,其中展示了借古词填新曲、现代诗、歌词等不同形式。基础模块上册《<诗经>二首》,基础模块下册《唐诗二首》《宋词二首》以及每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版块,呈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2.2.2散文

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有写景散文《故都的秋》,情理交融的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哲理散文《像山那样思考》,游记散文《黄山记》;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重点学习散文的形象、意境、语言。《荷塘月色》如诗如画,情远韵幽,《世间最美的坟墓》在描写出“逼人的朴素”,《画里阴晴》铺开“阴”与“晴”的画卷,《洛阳诗韵》情思悠悠、文艺深长。

2.2.3古文文体

《琵琶行(并序)》《劝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师说》《促织》展现了序、说、传奇等文言文的不同文体,向学生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丽。有助于中职生建立文化自信,产生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

中职语文教材在选文的文体上,向中职生尽可能展现了艺术表达的千姿百态。让中职生在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文学之美, 爱上文学之美,并发自内心接受语文教学的美育熏陶。

3 不同主题,发现世间多样美

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极注重作品内涵,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多种主题的美,使中职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不仅学习基础语言文学知识,而且丰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境界。

3.1 自然美

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选入皆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故都的秋》带领中职生穿越至1932年的北平,感受到那份特有的“清”“静”“悲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中职生在感受、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时,自然而然会为自然之美所感动,从而陶冶情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2 科学美

科学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不懈精神。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科学是美丽的》用多种艺术形式,探索了科学美的源泉;《飞向太空的航程》回顾了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历程,赞美了从高的科学精神。科学美让中职生清晰地认识世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4 不同设计,教学过程创造美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将拥有审美价值的素材教给中职生。中职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感受和体验,拥有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1 创设美境,强化中职生审美直观

文学是用黑白的文字描述浩渺的世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介入,可以让文字灵动起来,让文学中的世界有声有色的展现在中职生面前,让中职生置身其中获取更真实的审美体验。教学中,一般可以才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介,例如在讲授《琵琶行(并序)》中,可以播放一段琵琶乐曲的音频,学生可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中,感受文字与音乐结合时的和谐韵律。

4.2强化诵读,丰富中职生审美体验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言:“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在做同样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会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2在朗读中,可以通过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疾缓、语气的强弱等技巧获得不同的审美效果。在不同的朗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文的内涵,激发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4.3巧妙互动,内化中职生审美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好课的根本标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适当的互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参与感。

总结

美育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也是一条需要不断求索的漫漫长路。通过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中职语文教学上实施美育,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发掘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发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教师应与时俱进,善于发现美,并向学生全面展现美。积极引导中职生参与审美过程,培养中职生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发掘他们创造美的潜能。使中职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9年,第177页。

[2] 朱光潜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第 114-115页。

作者简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K21106,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