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理念创新的路径选择

作者

李永祥

耿马县融媒体中心  云南耿马 677500

引言:进入21 世纪以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战略资源,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数据为王”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编采理念和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生产链条的关键环节,更需要与时俱进,在理念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创新之路。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媒介环境变革的需求

当今时代,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图景。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成为大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信息呈现出海量化、碎片化、社交化等鲜明特点,受众对新闻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重塑了新闻生产、分发和消费的全流程。智能分发、千人千面、用户画像等成为现实,传统编辑“我做你看”的权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新闻编辑作为把关人和“总设计师”,对提升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负有重要责任。面对剧变的媒介环境,必须主动求变,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创新驱动破解发展困局

(二)满足受众需求变化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受众对新闻的选择更加主动、理性和挑剔。在海量同质化信息的激烈竞争中,优质内容供给不足与低质量信息泛滥并存。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媒体“喂养”,而是期待参与互动、表达观点、分享传播,对新闻的偏好也呈现出明显的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大数据技术让“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和精准投放成为可能,用户的阅读兴趣和行为习惯被数字化、可视化,一张张“用户画像”日渐清晰。新闻编辑必须深度洞察受众需求,主动适应分众化趋势,有的放矢地开展采编,策划贴近生活、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品内容。既要选准角度讲好故事,又要匠心独运打磨品质,在内容创新中寻求共情和共鸣,在交互体验中强化吸引力和黏着力。

(三)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与竞争力的关键

信息爆炸时代,新闻无处不在,媒体平台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自媒体、社交平台在跨界融合中加速分化重组,既互为补充又相互角逐。面对“信息茧房”效应和同质化内容的冲击,用户的注意力资源愈发稀缺,如何以优质内容吸引受众、以创新形式留住受众,成为摆在新闻编辑面前的一道难题。纵观国内外新闻业发展大势,差异化、精品化成为破局良方。新闻编辑只有发挥专业特长,以精耕细作的态度打磨产品,以独特视角讲述故事,以创新手法呈现内容,才能在海量信息中博得眼球。在全媒体时代,内容质量和传播影响力是检验新闻编辑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也是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新闻编辑惟有在创新中砥砺初心,在变革中锤炼本领,以过硬作品赢得口碑,以优质服务赢得信赖,才能巩固“舆论阵地”,在融合发展中突围奋进,谱写时代新篇。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理念创新的路径

(一)树立数据驱动的编辑理念

大数据时代赋予了新闻编辑全新的角色定位和使命担当,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决策依据,正深刻重塑着新闻业的运作方式。面对海量的用户行为和新闻传播数据,新闻编辑要顺应“数据思维”的大势,树立数据驱动的编辑理念。这就要求编辑主动加强数据意识,学会运用数据挖掘、数据新闻、可视化等前沿技术,用数据分析洞察用户的阅读偏好、情感倾向和行为特征,追踪新闻传播全流程数据以把握传播规律,并据此优化采编策划和生产策略。

在大数据的赋能下,新闻编辑的决策将从主观经验走向客观证据,从“拍脑袋”蜕变为“算数据”,使新闻报道更加精准有效 [1]。与此同时,要加强人机协同,让数据分析与专业判断交相辉映。数据应用必须以编辑的政治意识、把关能力、理性思考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呈现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赋予内容应有的思想深度与温度,切忌过度依赖数据而忽视新闻专业主义标准。

(二)秉持用户中心的编辑思维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编辑的重要生产资料和决策依据。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新闻传播数据被记录和分析,由此揭示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客观规律。新闻编辑要顺应从“稿件思维”到“数据思维”的转变,树立数据驱动的编辑理念[2]。一方面,编辑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通过数据画像、在线调查、社交反馈等方式,精准把握分众化需求,因势利导开展精准采编。对标用户痛点与兴趣点,量身定制贴合需求的选题,让内容“投其所好”。

另一方面,新闻编辑要创新传播形态,优化信息呈现方式,在融媒体生产中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产品体验[3]。比如通过 H5、VR/AR、数据可视化等富媒体手段,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设置弹幕、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功能,鼓励受众表达观点、参与讨论。此外,还要强化产品思维和服务意识,及时响应用户反馈,持续打磨产品品质,在满足需求中加强与用户的情感联结,提升用户忠诚度。

(三)构建融合创新的编辑模式

融合发展是大数据时代媒体变革的主旋律和必由之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边界日益模糊,原先各自为政的信息生产、分发渠道加速打通。新闻编辑要顺应融合大势,加速“两微一端”等新平台与传统报刊的深度融合,打通报、网、端、微、视频等各种介质形态,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 [4]。既要发挥报刊“稳”“深”“专”的优势,做好深度报道和权威解读;又要利用新媒体“快”“灵”“活”的特点,做好短平快新闻和互动传播。

在此基础上,要创新编辑形态,探索产品化、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融合路径。鼓励采编人员跨界合作,组建敏捷型内容生产团队,实现文字、图片、音视频、H5 等多形态内容的高效协同。加大“产品思维”贯穿采编全流程的力度,策划开发系列化、矩阵式、跨平台的融合产品,打造“现象级”爆款内容。同时,要借助技术进步红利,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视频直播、智能推荐等前沿领域积极尝试,推动形态再造、流程再造,重塑传统编辑模式。在创新实践中积累经验,培育复合型、创新型编辑人才。

结语

纵观大数据时代新闻业的发展态势,唯有创新,才能突围。作为新闻生产的中枢,编辑理念的更新对破解传媒业发展困局、增强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新闻编辑要立足时代坐标,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这一主旋律,以数据为驱动优化采编策略,以用户为中心打磨产品品质,以技术为翼助推融合创新,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理念、机制、流程、业态的深刻变革,重塑新闻生产力,助力中国新闻事业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华丽蜕变、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姬梦瑞 . 广播新闻编辑的理念创新与技能再造 [J]. 新闻采编 ,2025,(01):40-41.

[2] 陈 兆 婷 . 网 络 时 代 电 视 新 闻 编 辑 理 念 阐 述 [J]. 新 闻 研 究 导刊 ,2020,11(15):126-127.

[3] 党万军 . 网络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创新思路 [J]. 传媒论坛 ,2020,3(09):100+102.

[4] 袁 斌 . 试 论 广 播 新 闻 节 目 编 辑 理 念 创 新 策 略 [J]. 新 闻 研 究 导刊 ,2020,11(03):12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