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语言差异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周贞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00
摘要:文学作品翻译在这种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中英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很容易出现翻译不准确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文化差异已经成为了文学翻译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这一主题出发,提出了中英文语言中句子长短,偏爱用的词性,句式的不同三个方面的差异,研究了如何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注意这些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一对应,以便推进英汉翻译这门学科进步不停,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繁荣。
关键词:文学作品;翻译;语言;文化差异
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作者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投入了自己对于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而译者在面临文学翻译时,也同样需要把这种体验与感受向读者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绝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转换。需要译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对作品的领悟,因此,译作往往也体现了译者的文化背景和对作品的诠释。
1 文学作品翻译的主要问题
1.1 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错误
英语国家和中国无论是各自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还是表达方式,都有很多差异。这就应该使得中国人了解,即使意思相近,也应当尽量用符合中国成语的语言来翻译。由于缺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很容易导致译者难以理解一些习惯用法。因此,在文学翻译中,翻译错误并不少见。例如:
·lost dog(丧家之犬)
这个词语在汉语中是一个贬义词,带着鄙视的情感色彩。因为在中国,狗是被人们所憎恶的,被称为“狐朋狗友", "鸡犬不宁" 等等。但是在西方人眼里,狗是人类衷心的护卫和朋友,代表着忠诚,是家庭中的成员,这样的词语多半是褒义词。例如:
·You lucky dog.(你这个幸运的家伙)
在汉语中,人在对人不满时,可以用“狗东西”来指代一个人等等。这些翻译都与日常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有关。
首先,思维的方式及表达上的差异是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其次,不同民族文化在心理上的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所谓民族文化心理,是指一个民族受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而形成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或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1]
1.2 忽略语境而根据字典逐字逐句翻译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很多译者不去结合语境,直接断章取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译者往往忽视相关语境直接处理翻译,导致翻译出来的文本缺乏内在的联系,语境矛盾。除此之外,单词的翻译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代词翻译得模糊不定,有些动词翻译得更是惨不忍睹。他们只抄字典的意思。英语中同一个词意义不同很常见,而字典中的意思主要是基本词义。同一个词结合不同的语境所表达的意义不同,例如:
·short drink(误:少量酒。正:浓酒)
·She i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group.(误:她是团队中的黑马。正:她是团队中的害群之马)
·America beauty(误:美国美人 正:红蔷薇)
面对这种情况时,译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多加考虑,直接把熟悉的内容翻译出来,就会因为选择某个不对应的词义而造成翻译文本意义的扭曲,让人看不懂。因此,在译者翻译出更符合原本意义的句子之前,仔细、谨慎地查阅和研究词典是十分必要的。
1.3 英汉叙事意识的差异
在汉语中,如果整句话只涉及一个人或一件事,那么句子一般很少使用主语,连词也很少使用,换成一段话也是如此(何三宁,;唐国跃,;范勇,2009)。因为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它突出的是主题而不是主语。在汉语语篇中,有些句子的主语不仅常常可以省略,有时候还必须省略的,否则文字就不通顺(李明,2006)。而在英语中,而英语则需要保持主语的连续性,因为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它突出的是主语,除省略句外,每一个英语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且是句子的突出部分,并符合上下文的需要,以保持语篇的流畅性(闽德龙,2006)。例如:
·屡战屡败(We fight over and over again though we were repeatedly defeated)
·看见了吗?(Have you seen that?)
·在哪呢?(Where are you?)
这几个汉语句子都缺少主语,但在英语当中如果出现没有主语的句子是万万不可的,英语句子一定有明确的主语,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点。[2]
2 文学翻译对策
2.1 动词的翻译
汉语中的强势动词在英语中往往会找一个弱势动词来做过渡,因此有时候在把动词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并不直接将动词翻译过来,而是使用弱势动词“维持”、“给予”和“允许”等,此时动词转化为名词,这被称之为谓语动词的过渡。[3]因此,在进行动词的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例如:
·I give you my support.(我支持你)
·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we should deepen our effor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view on development)
·我们将改革经济体制。(we will carry out reforms in our economic system)
2.2 抽象名词的翻译
抽象名词翻译成英语和汉语有两种方法。第一,采用以直译的方式。第二,词性转换:即有一些抽象名词在英文中是由形容词转化而来的,这个时候就可以直接还原为形容词翻译出来。翻译这些具有动作意义的抽象名词和由动词转化为动词的抽象名词。例如:
·He was all gentleness to her.(他对她非常温柔)
·To her surprise, he is humility himself.(他十分羞愧)
2.3 词语的增减
在英汉翻译的实际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原文的真正含义,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对译文进行增删,以便表达清楚原文隐含的、省略的意义,便于读者理解。
英汉互译时,增加的词语较多;汉英互译时,减词较多。英汉翻译中的增删有四种。加减关键词;加减范围词和宾语词;加减范畴词(六个经典范畴词:方式、方法、水平、问题、情景、途径);加减动词(增加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动词和添加名词动宾短语)。例如:
·Both brothers are not here. (兄弟俩人,一个在这,一个不在这)
2.4 动词的层次性
在汉语中,会出现动词重叠使用的情况,如连动结构,但英语中是不会出现一个句子中动词重叠的情况的,一般一个英语句子只会出现一个谓语动词,如果出现两个动作连续发生那么需要用连接词进行连接。[4]因此在汉译英时要特别注意,先翻译出英语句子核心的的谓语动词,再去找其他成分进行翻译,例如:
·我要去刷牙洗脸。(I am going to brush teeth and wash face)
·我睡着做了个梦。(I fell asleep and had a dream)
·我去客厅看电视。(I do to living room to watch TV)
这些中文句子中有两个动词连在一起,但没有连词。但是,这种情况在英语中是不允许的,在翻译时需要注意。
3 结语
文化差异即语言差异(Eugene A·Nida,1969)。译者不仅要熟悉母语,还要对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译者有必要对目标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文化需要在交流中实现共生与发展。英语翻译的主要功能是搭建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桥梁。要求译者增加知识基础,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提高语言转换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三宁;唐国跃;范勇.实用英汉翻译教程[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明.英汉互动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 闵德龙.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第六期,2006.
[4] 尤今·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严久生 译)[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