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概念及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开展策略
翁陈平
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27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是个体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组协作和沟通次数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学习是一个认知、熟练并且领悟的过程,其关系到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在分组协作式学习理念应用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课堂环境,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能够实现更好的沟通与分组协作,这对于整个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分组协作式学习
1 分组协作式学习的特点分析
1.1 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都受到教师的牵制。受这一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相关内容。相反,在分组协作式学习法的背景下,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人,学生如何学习、怎么学习则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组协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组协作模式共同组成的。
1.2 创新性
分组协作式学习法对学生分组协作过程中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的学习知识,更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知识进行创新后,更好地总结出对应的学习知识,为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也为更好地实现创新分组协作、推动分组协作的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思路
2.1 进行分组教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计算机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个组内的学生在一起充分讨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团队的作用如此重要,了解到1+1的效果是大于2的,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每个课题中,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举例来说,在实际上课时,教师可以把每六个人划分成一个小组,并且把课题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大家进行讨论,共同合作之后得出一个最终答案,并且让每组派一个人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之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选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观点,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去探讨问题,或者是分享自己在学习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趣事,帮助一些对信息技术兴致不高或者是不爱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
2.2 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合作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是教师提出问题的对象,在中职院校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性地提出团队形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团队思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比如,在PS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队完成一个的图片的处理,不限形式,让学生组内探讨,让学生在讨论后明确分工,再对图片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培养团队意识,还可以培养创新能力。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结合情景模式进行,不同的是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出,而情景的设立要求较苛刻。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参与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完成教学。
2.3 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机制
伴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要改变以一张试卷成绩的高低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计算机教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期中或者期末笔试考核+计算机实践操作考核+出勤率、课堂表现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其学习热情。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授学生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给予其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强化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创新教育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使学生不但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提高。
2.4 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还应正确看待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关系,从传统主导者的角色定位过渡转变成引导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学生自主投入到计算机学习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并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独立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而非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以此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究的空间。最后,中职计算机教师还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操作,从而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强化与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具体特点,做好对教学方式的全面调整,引入科学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支持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围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求和特征,给予学生更多分组协作学习的机会,发挥分组协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大伟.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分析[J].北方文学,2020(24):150.
[2] 高兴.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2):409.
[3] 王晓萌,张玉芳.中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分组协作式学习的运用分析[J].新校园(阅读),2019(12):87.
[4] 陈孔靖.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运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