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世纪的衰落》
张骞 董岩
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历史的车轮,总是诞生与衰落并存,一种文明的衰落即意味着新文明的诞生。在《中世纪的衰落》一书中,赫伊津哈娓娓讲述的是中世纪文明的结束,即十四、十五世纪的法国和荷兰的生活方式、思想倾向以及文学艺术,通过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宗教生活、爱情、死亡恐惧等引人入胜的主题,展示了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精神风貌,揭示了欧洲文化自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演化历史,这不但是对传统文艺复兴研究的一大突破,其中也不乏独特的学术见地。
关键词:时代精神;信仰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就体现在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表现出来的性格气质与人们普遍的生活风格当中。我们把一个时代的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称为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身份依据,是它相区别于其他时代的个性。把握住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便把握住了理解一个时代的关键。
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5世纪)至16世纪初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这段长达十一个世纪的欧洲历史被称为“中世纪”。人们很容易把这段漫长的历史与宗教,与一种独特的气质——神圣性——联系起来。这种联想是非常合理的,也只有把握住这种关联,才能够真正理解中世纪。在那个时代,宗教左右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至高无上的上帝就如同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宗教氛围培育出了中世纪独特的精神风貌,使得中世纪欧洲的土地上呈现着一股色彩鲜明的特征——神圣性。确实,那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一个充满着神圣感的时代。尽管当时生活常常是艰辛困苦的,但人们在对神圣的敬仰和对彼岸的期待中度过每一个昼夜,满怀着一种令人羡慕的乐观情绪,在种种馨香的神的节日里沐浴着神圣的光芒。
中世纪之为中世纪并不是一个任意划定的历史阶段,是这段欧洲历史的精神特质,使得它与其他时代区别开来。这个使得中世纪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质,便是中世纪精神。这个精神的核心正如我们前面所透露的——是信仰,是神圣性。诺瓦利斯1799年在《基督世界或欧洲》中满怀着激情说道:“人类曾经有过光辉美妙的时代,那时欧洲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度,那时有一个基督世界安居于这块按人性塑造的大陆上;” 诺瓦利斯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的匆忙的步伐正渐渐远离中世纪的时代。如同荷尔德林被古希腊诸神的世界所陶醉,诺瓦利斯深深地被中世纪基督教世界所吸引。他体会到中世纪基督世界中所蕴藏着的一种令人起敬的美好的精神,正是这种对中世纪精神的领悟,使得他如获圣灵的启示而写下了激情昂扬的《基督世界或欧洲》。尽管诺瓦利斯对那个梦想般的基督世界的描绘与真实历史并不那么相符,但他所把握到的那种中世纪的精神,却是非常恰当的。这个精神就是当人们欢欣地围绕在上帝的教堂周围,沉浸于庄严崇高的圣乐之中时所体验到的——神圣性。
与古希腊的多神崇拜不同,中世纪欧洲人们信仰的基督教是一神教。人们向唯一一个万能永在的完美存在者祈祷,而不是与多个超越人类的高级物种(诸神)讨价还价。在古希腊诸神的神话中,充满了诸神之间的争吵与斗争,而不同的神也各各个性不同。这样一种诸神世界与世俗社会的特点很类似,虽仍然充满着神圣感,却也参杂了许多世俗的味道而使其严肃性大为逊色。而基督教这样的一神教更能给人一种严肃神圣的感受。因为这样一种信仰更超脱于世俗而象征着不可接近的彼岸。中世纪的整个历史便是在这样一种一神信仰中前进的。这种一神信仰便成了中世纪精神中神圣感最为重要的来源。这种神圣感便是中世纪精神突出的特点。当然,我并没有断言多神崇拜与一神崇拜孰优孰劣,只是说出各自的特点而已。古希腊活泼的诸神世界自有其优越的地方,这一点,荷尔德林最为清楚了。
对上帝的一神崇拜是基督教的根本,同样,主宰中世纪的基督教也使得这种一神崇拜造就了中世纪精神的核心。这种神圣感通过象征性渗入进人们生活的每个细节。培养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质,并构成了人们对生活和自我所作的解释的基础。说神圣感是中世纪人们精神的基石与看世界的眼镜并没有丝毫夸张。“对生活在五百年前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一切事物的看法比我们要泾渭分明得多。痛苦与欢乐、忧患与幸福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一切经历过的事情在他们心目中只意味着直接、绝对的欢乐与痛苦。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活动都通过庄严堂皇的形式来表达,并形成严肃的仪式。这些仪式并不局限在生死婚嫁这些已经神话的人生大事,其他诸如旅行、任务、访问等小事亦同样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礼仪:祝福仪式、庆祝仪式及其他必须程序。”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的人们不像现代人那样完全沉沦于世俗生活中,在他们心中有一个超越于世俗生活的神圣世界。世俗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通过象征意义与那个神圣世界联系了起来。每一个活动都有着相应的神性的超越的解释。生活不再仅仅只是单调封闭的生活,而带有了某种浪漫主义的诗意。就像沉醉于通灵当中的祭司,人们感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都有着神圣的意义,都与另一个超越世界有着紧密的关联。
通过信仰,通过践行爱与宽恕,人们的生活获得神圣感。整个大地上洋溢着一种浪漫主义的宗教情怀。在向着彼岸世界,徐行于忏悔与救赎的道路上,人与宇宙万物,与神性达到了和谐。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也在对上帝的虔诚崇拜中得到统一。人的现世生命的意义也在这种神圣性中得到解决。我们可以说,这种神圣性构造了中世纪人们一种非常独特的生活风格与观看世界的独特模式。
这种神圣感,自遥远的原始社会以来,便开始萌芽。在宗教气氛浓厚的中世纪更是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对于丧失神圣感的现代生活,中世纪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因为中世纪能提供给现代生活神圣性的典范,使现代人找回久违的神圣感,找回超越于世俗生活本身的东西。人的生活毕竟不同于石头的生活。人有灵魂,有灵性,有着不断超越自身的本能与需求。只有在这种不断超越,不断向着更神圣的目标前进时,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所以,对于迷失于世俗当中的现代生活而言,中世纪的神圣精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