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费曼学习法在“双减”时代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

谌贻龙

六盘水市实验小学 553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需要创新模式,提高效率。费曼学习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和记忆知识的方法,被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本文通过对费曼学习法在“双减”时代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双减”政策;费曼学习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实施效果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如何有效利用这段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费曼学习法以其独特的学习理念和显著的学习效果,被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学习效果提升

在“双减”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巧妙融入了费曼学习法,让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在于通过互相教授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们围绕四则混合运算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细致的解释。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运算规则,而是主动探索、尝试用自己的话去阐述这些规则。在解释加减乘除如何混合运用时,学生们不得不深入思考、总结规律,确保自己的理解准确无误。这种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还促使他们不断发现和纠正理解上的偏差。同时,费曼学习法的实施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尝试向同学解释复杂的运算步骤时,学生们需要清晰地组织语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使他们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条理更加清晰。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学生们在四则混合运算上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而且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发生了积极转变。费曼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成绩,更为他们未来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学习兴趣激发

费曼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复杂概念,费曼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有效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费曼学习法通过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互相解释数学概念,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还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及时纠正错误,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此外,分组讨论和互相教授的方式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这种开放式的交流环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互相帮助和解答问题,学生们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学习的愉悦感。因此,费曼学习法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在互相解释和讨论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效果,还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3. 学习能力培养

费曼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实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费曼学习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后服务中,学生需要主动地去理解数学概念,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我探索,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以及评估学习效果,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费曼学习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分组讨论和互相教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他们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观点、解决疑难,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最后,费曼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互相解释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费曼学习法在“双减”时代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费曼学习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建议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广泛推广费曼学习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罗素洁. 家校共育视角下乡村学校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路径——以数学学科教育为例[J]. 新课程导学, 2024, (25): 48-51.

[2]周培基.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 试题与研究, 2024, (24): 43-45.

[3]甘露, 杜家宇. 微信公众号运用于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实践研究——以数学科普课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 (28): 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