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轨驱动”模式下自然拼读与绘本阅读的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彭丽萍

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  620010

引言

小学低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启蒙期,其认知特点倾向于具象化、趣味性学习。自然拼读帮助学生掌握音形对应规则,解决“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解码问题;绘本阅读依托图文共构的独特形式,创设真实语境,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当前教学中二者常处于割裂状态,难以实现规则解码与语境理解能力的协同发展,制约了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双轨驱动”模式旨在打破这一壁垒,通过双轨深度互嵌,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

一、“双轨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自然拼读:奠定语言解码基石

自然拼读建立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是学生自主解码单词的核心能力。例如,掌握字母“a”在“cat”/kæt/ 中发 /x/ 音的规则后,学生可迁移拼读同类词汇。实证研究显示,系统化的自然拼读训练能显著提升低段学生的单词解码与拼写能力(陈晓华 , 2022),不仅加速词汇识别,更深化对英语语音系统的认知,为流利阅读与准确书写奠定基础。

1.2 绘本阅读:构建语言习得情境

绘本以多模态性(图文、声音、空间)为低段学生提供高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环境。其故事贴近生活,语言具重复性与韵律感,符合儿童认知与语言习得规律。如《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中,循环句式与具象画面协同,使学生在理解情节时自然吸收语言表达。近期研究表明,经常阅读绘本的低段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度和流畅度明显更高。

1.3“双轨驱动”:技能与语境的深度协同

“双轨驱动”模式的核心是建立“技能轨”与“语境轨”的闭环互动:“技能轨”为绘本阅读提供解码工具,“语境轨”为规则应用赋予真实意义,形成“规则学习→语境应用→能力内化→新知探索”的良性循环。

二、小学低段自然拼读与绘本融合的现存问题

2.1 目标割裂:双轨协同意识缺失

教学目标缺乏整合:自然拼读课侧重规则机械操练,忽视在绘本中的迁移价值;绘本课聚焦情节理解,未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拼读元素。例如,自然拼读课上学生反复朗读字母发音和单词,却未用于实际阅读;绘本课上学生虽理解故事,却无法借助自然拼读规则学习新单词。

2.2 方法单一:双轨互动动能不足

教学方法未能激发双轨互动:自然拼读教学多依赖讲授与跟读,缺乏基于绘本语境的规则应用任务;绘本教学停留于教师讲述,未设计“分角色朗读强化发音”“据图拼读生词”等互动活动,学生主动运用技能的积极性未被激活(教育部 , 2022)。

2.3 差异忽视:分层支持机制缺位

面对学生拼读基础与理解能力的差异,教学常采用“一刀切”策略。拼读优生缺乏拓展性任务(如含复合词段落),薄弱生缺少针对性支持(如配图核心词卡片),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三、“双轨驱动”模式的融合路径

3.1 激活阶段:双轨铺垫,激发动机

技能轨激活:利用趣味资源渗透目标音素,如播放《Phonics Song》动画,学生跟唱字母“a”发音歌并做手势;通过“音素闪电卡”游戏,学生抢答发音,强化音形关联。

语境轨激活:选取目标音素密集的绘本(如《Ant and the Big Apple》),展示封面与关键页插图,引导学生预测情节(“What might the ant do?”),同时聚焦含“a”词(“ant”“apple”)的发音感知。

3.2 交互阶段:双轨并行,深度互嵌

技能轨嵌入语境:绘本共读中适时介入规则教学,如读到“The ant runs tothe apple.”时暂停,引导学生分析“ant”“apple”的字母构成,明确“a”发 /x⋂x 音,对比朗读“cat”“mat”等同类词。

语境轨承载技能:

角色朗读:分组朗读对话,重点强化目标词汇发音;

图文匹配填空:提供句子“The ___ sits on the ___.”(配蚂蚁坐垫子图),学生据图意及拼读规则填写“ant”,“mat”。

3.3 迁移阶段:双轨拓展,能力进阶

技能轨迁移:提供含目标音素的拓展语料(如“A fat cat wears a hat.”),学生划出发 /α 音的词,拓展拼读“bat”“cap”等。

语境轨创生:

故事续编:想象“蚂蚁搬苹果”后续情节,用含目标音素词(如“The antasks a bat to help”)编写新片段;

绘本剧场:小组表演改编故事,要求清晰输出含目标音的台词。

四、实践案例:《Ant and the Big Apple》的“双轨驱动”教学

4.1 教学目标

技能轨: 90% 以上学生能准确、快速拼读含字母“a”发 /∞/ 音的词汇(如ant, apple, cat, mat)。

语境轨: 85% 以上学生能理解故事主线,并用目标词描述关键情节(如“Theant climbs the apple tree”)。

4.2 教学过程

4.3 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与测评显示:

技能轨:字母“a”发音准确率达 92% ,目标词拼读速度提升 40% ;

语境轨: 95% 学生能复述故事, 85% 能在表演中自然使用目标词;

双轨协同:学生参与度高,主动运用规则解码生词的意愿显著增强。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双轨驱动”模式通过“技能轨 - 语境轨”深度互动,破解了自然拼读与绘本阅读的割裂问题,既提升了解码效率,又在绘本实践中发展了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及学、策略能力。

5.2 教学建议

强化教师培训:开展“双轨”融合工作坊,提升教师挖掘绘本目标音素及设计分层活动的能力。

开发资源库:建设与教材匹配的分级绘本库,配套微课、互动课件及AI 助学平台。

构建分层支持系统:基于前测分组,设计差异化任务,实施动态反馈。

参考文献

[1] 陈晓华 .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2022(4): 45-52.

[2] 李芳,王伟 . 自然拼读与绘本阅读融合教学模式探究——以小学低年级为例 [J]. 课程·教材·教法,2021, 41(8): 112-1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刘洋 . “拼读 - 阅读”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起始阶段的实践 [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0(6):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