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创设:开展大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孙永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第一幼儿园 浙江 杭州 311251
摘要:大班幼儿对班级情境的创设有一定的想法,因此我们以情境创设进行研究,通过情境的相互交融交错,使幼儿的创作“画面”与幼儿的真实“感受”有了新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关键词:情境创设;大班美术;美术创作
1 大班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现状分析
1.1 内容脱离幼儿生活,缺乏经验的积累
由于课堂中所选择的绘画内容完全是教师预设的,不能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直接联系起来,难以适应不同儿童的认识能力,所以很难调动儿童的兴趣。目前很多的教师为了追求画面的效果而忽视了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导致幼儿没有画画的内容可以画。
1.2 缺乏情感的关注,过分强调技能技巧
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多地注重绘画技能教学,没有将美术真正作为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儿童的绘画既然被作为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教师就会忽略绘画对儿童情感表达的功能,也忽略了通过绘画与儿童沟通的职责。
1.3 没有情境的融入,幼儿创作比较单一
很多人将儿童的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结果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的、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模仿成人的画,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没有情境的融入,幼儿创作比较单一和枯燥。
2 如何创设美术活动的情境性环境
我们在情境创设开始时,首先要从孩子的心声出发,通过老师与幼儿交流、幼儿与幼儿交流的方式,来决定适合幼儿情境创设的内容,这样幼儿才有兴趣去完成。
2.1 遵循孩子内心,树立情境创设意识
教师首先要观察、了解、聆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追寻他们的兴趣点。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渗透教育目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情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喜好和幼儿一起讨论,有情境创设意识。
2.2 参与孩子协商,讨论留白空间区域
在每次主题活动前,我们要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协商讨论,那么就把这几块内容空出来,让幼儿直接在“情境创设”中通过做、画、玩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除了主题活动,我们的走廊、区域、墙面等环境也进行了适当的留白,为幼儿情境创设创造机会。
3 基于情境创设开展美术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特定的情境过程中,幼儿进行了自助式的体验;在自然的表达自我情感体验中,结合自身所感悟到的将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情境画教学操作中,我们从“抓”情境、“创”情境中来展现情境设置的巧妙;从“回顾情境”“提升经验”“自由创作”“返璞情境”,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展现情境创作的趣味。
3.1 情境“巧”设置
幼儿天生爱涂涂画画,他们在与外部的世界接触中,会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水平上,以自己的方式,对印象深刻的感知对象或感兴趣的事物,通过模仿绘画记录的方式将其再现出来。正是因为幼儿这一特点,我们选择了设置多元化的情境,将情境中感知过的事物联系以直接临摹或再现的方式将其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使情境的设置更富有个性、更受幼儿的喜爱,我们以“巧”设为基本点,从“抓”情境、“创”情境两个维度来增设情境的设置。
(1)“抓”情境——在幼儿日常生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能另幼儿较为喜爱较为兴奋又或是对幼儿有深刻体验意义的活动。例如在幼儿园“故事妈妈入园讲故事”“菜场买菜”“参观小学”“参观消防队”等等。每一次真实实践的体验感知对幼儿来说都是最深刻、最鲜活的,对幼儿本身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成长经历。
(2)“创”情境——游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占有较重的比重。游戏情境的创设为幼儿宽松、愉快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注入了润滑剂。在表演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从引导者转换成服装道具的供应者,准备各种剧本、道具、饰品等。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步表达自己感知、感受与理解。在表演区投放各类自制剧本等等。
3.2 情境“趣”创作
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情境设置中轻松的游戏、大胆的体验、深刻的感知、勇于将自己的感受用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富有情趣的情节设置至关重要,同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游戏化的语言、追踪式的提问、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在情境的创作中,我们分别从“回顾情境”—“提升经验”—“自由创作”—“返璞情境”四个步骤不断的重复轮回,从而完成情境创作。
(1)回顾情境——旨在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回顾实际体验的情境,从而加深幼儿对情境的认知与记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般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又或是以图片的形式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头脑中有一回顾体验。
(2)提升经验——旨在提升兴趣点。针对已有的情境,让幼儿以多样的方式分享自己最为感触最深、最有想法、最为开心事件。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了解了幼儿情境下的成长感受。在提升经验的同时,教师应适当的为幼儿做整理补充,及时捕捉幼儿表达中的中心点,并进行及时的总结概括。
(3)自由创作——旨在达到幼儿兴趣的高度。主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外部氛围,让幼儿在自然、舒适的情境下进行创作。教师可做巡回指导,但不能以自我的想法强加于幼儿从而干预幼儿的想法。
(4)返璞情境——旨在让幼儿的兴趣更持久。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幼儿碰到难以表现的情境画面,教师应该帮助幼儿重新回归情境,再次返璞幼儿最为兴趣的情境点,帮助幼儿清晰大胆的表达展现。返璞情境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进行穿插。
4 实践收获
基于各种情境的创作,在我们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各方面美术能力都提升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真正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
4.1 观察力更敏锐,更会整合了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引导幼儿们更喜欢实践体验了,孩子们身边的人、事、物等一切美好东西都成了他们观察的对象,从中他们发现了生活的美,也更热爱生活了。同样,孩子们通过体验,他们也更善于观察了,他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升入、也更细致了。而且,在与幼儿的思想碰撞中,通过观察,幼儿作品的整合也有了更多的形式、更多的方法。
4.2 环境更满实,更有特色了
随着情境创设的多样化,孩子们也在逐渐的成长。孩子们的成长中的脱变一次又一次地让人惊喜。从随意的涂鸦到体验的表达,这是心灵蜕变的路径。随着情境的深入,幼儿开始发现了不同的世界,世界的多样与美妙让他们更加的好奇,他们迫不及待的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沿着美术之路,环境中到处都显示着孩子们的想法、孩子们的手笔、孩子们的创意,真正起到了环境为孩子们服务,所以彰显着独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