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环节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作者

尹松 尹德兵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7006 安徽精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37006

引言: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1]。

一、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环节中的问题

(一) 造价估算不准确

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估算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当前此类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在进行工程造价估算时,无法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特有的成本因素,如环保材料的选择、节能技术的应用等,影响造价估算的准确性。绿色建筑涉及多个领域,如建筑、环境、材料等,各领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存在障碍。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业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各方对项目理解不一致,进而影响造价估算。此外,市场上关于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的信息更新较快,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最新资讯,也会造成估算偏差[2]。

(二)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时,往往只关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忽视了其他阶段(如设计、采购、运营维护)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实际上,从项目规划初期就应该考虑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供应商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只有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控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的责任,而是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过程,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这样的文化氛围,员工普遍缺乏主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意识[3]。

(三)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造价管理应当随着市场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仍然采用静态管理模式,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预算。在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调整工程造价,最终结算超出预期。设计变更是工程项目中常见的现象,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尤为突出。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环保要求的变化,设计阶段的频繁修改未充分考虑造价因素,后期施工过程中发现原定预算不足以支持新的设计方案,从而引发额外费用支出[4]。

二、新形势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环节中的问题解决路径

(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提高造价估算准确性和专业性的关键。当前,绿色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才相对匮乏。因此,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合作开设相关课程,如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等,为市场输送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此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实习、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企业自身要积极引进具有绿色建筑造价估算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那些熟悉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专业人士,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估算水平,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得到精准的成本控制和服务保障。

(二)完善造价估算体系

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造价估算体系,涵盖从项目规划到竣工验收的所有阶段,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标准。例如,在材料选择方面,可以编制一份包含常见环保材料及其市场价格波动趋势的手册,帮助造价师做出更合理的预算决策。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对市场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跟踪和管理;借助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原材料价格变化、劳动力成本波动等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开发智能估价软件,根据历史项目数据自动生成初步估算报告,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

将成本控制贯穿于绿色建筑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是确保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成本因素,避免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而导致后期施工困难或成本增加,设立专门的设计评审委员会,邀请多方专家参与讨论,保证每一项设计都经过严格的成本效益分析。此外,推广标准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定制化需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杜绝超支现象发生。通过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机械化程度等方式,缩短工期,节约资源。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浪费行为出现。在验收环节按照合同条款进行检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预期要求,避免返工造成的额外开支。只有将成本控制融入每个细节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监督与考核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对于保证各项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定期检查各阶段的成本控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项目始终按照预定目标推进。特别是要加强对隐蔽工程和变更工程的监管,防止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质量或故意抬高报价。强化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衔接,使得设计方案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施工成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设计师和工程师能够及时交流想法和反馈问题,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此外,设立奖励机制,表彰那些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

鼓励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如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性能,还能带来显著的成本效益。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灯光、空调等设备,有效降低能耗;太阳能光伏板、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进一步节省运行费用。同时,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如新型墙体材料保证金制度等,也能有效降低绿色建筑的材料成本。政府和行业协会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设立专项基金资助绿色技术创新项目;举办专题研讨会和技术展示会,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积累成功经验并向全国推广。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加速绿色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链向更高层次迈进。

(六)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不仅是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更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签订合同时,务必明确各方责任,详细规定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有章可循。当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工期延误时,及时协商解决方案,避免纠纷产生;如果发现某些条款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补充协议的形式加以修正。总之,通过严格合同管理,可以为绿色建筑项目的成功交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结语: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绿色建筑工程造价环节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造价估算体系、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易悦. 新型材料在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应用策略分析[J].居舍 , 2024, (34): 155-157.

[2] 周灿伟 . 绿色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途径探索 [J]. 居舍 ,2024, (33): 154-156.

[3] 蒋美玲 , 王爱梅 . 新型绿色住宅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 砖瓦 , 2024, (11): 127-129.

[4] 孔令忠 . 新型绿色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 [J]. 中国招标 ,2024, (10): 131-134.